财新传媒


牢记“大萧条”教训

2009年10月26日 11:14 来源于 caijing
在目前这个时候,讨论如何削减赤字以及“退出机制”,几乎必定是个错误决定。

    既然全球性衰退已经结束,那么,多久才能复苏呢?就业和产能利用率,何时才能恢复到我们过去认为的“正常水平”?为了让它们恢复正常,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央行和政府的直觉就是不必再出手了,它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削减赤字,以及如何退出当前的低利率。“大萧条”的教训告诉我们,这几乎必定是个错误决定。

  当时,随着萧条日益严重,政府和中央银行的直觉是,尽量无为而治。商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尤其是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部长安德鲁·梅隆)普遍认为,1929年至1930年的萧条可以自我结束。在这以前,每当真实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达到1930年的水平时,衰退就走到了尽头。他们认为,无所事事的工人和拥有闲置机器的资本家在一起,将努力生产出比他们竞争对手更低廉的产品。随后,价格将会下降。当价格降幅足够大时,企业家就会孤注一掷地想,即便需求疲弱,降低的工资也会使生产有利可图。于是,生产又重新启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冯仁可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