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如何治理通胀

2011年01月15日 15:11 来源于 财新网
货币升值是正途。无论外国人怎么说,中国都应该理智行动

  理查德·库珀

  2010年11月,中国通胀再次超过5%。2011年1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民众承诺将控制物价上涨。中国人民银行已两次提高利率,并采取其他举措抑制通胀。

  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两难:他们欲减少经济压力,降低通胀,但又不想因此而减少就业,尤其是出口行业的就业。然而,中国通胀主要源于出口顺差较大。

  顺差的影响有两大渠道。首先,出口是经济总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来源;其次,出口顺差大增,加之固定汇率,增加了对货币供应量和国内信贷的需求。出口获得的外汇需换为央行的人民币,从而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央行借诸如提高银行存款储备金率等手段“对冲”了其中一部分信贷,但如此大的出口盈余毕竟难以完全对冲。这增加了资本的净流入,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库珀

财新网“坐而论道”专栏作家。1958年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经济系。

库珀教授是著名国际经济学专家,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现兼任美国国际经济研究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顾问委员会主席。

版面编辑:汪苏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