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注册制未破题 不圈钱的上市如何可能

2014年11月26日 08:59 来源于 财新网
从中国股市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的IPO速度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为解决企业融资与扩容指数下跌的矛盾,新三板市场提供了一种不“圈钱”就上市的新路径,对资本市场长期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新网】(特约作者 张佳康)一直以来,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是企业排队上市与市场扩容、预期波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扩容可能带来的指数下跌。所以,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后,监管部门推出在2014年下半年上市约100家企业,且按月大体平均发行上市的政策。

  从目前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稳定市场预期作用,股市的融资功能还在,但IPO规模有限,不冲击指数。从长期来看,这样做能彻底解决企业上市与股指波动之间的矛盾吗?

  为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股市的长期发展做一预测。国际上一般用证券化率来衡量股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般而言,证券化率在60-80%是较为合理的区间。根据政府远景规划,2020年中国人均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大约达到人均14000美元。按照国际可比的证券化率(约80%)计算,A股股市总市值约为72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000家左右。要达到这一规模,意味着将来几年的融资规模和新上市公司家数有明显的增加。如果仅依靠公开发行上市,预计2014到2020年间企业IPO的融资总额估计每年需要2000-4000亿之间。每年IPO新增家数可能达到490家。目前每年100家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责任编辑:张继伟 | 版面编辑:卢玲艳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