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村镇银行风险处置怎样于法有据

文|季立刚
2022年09月06日 11:33
“先行垫付”的法律涵义、法律依据还不甚明了,需澄清其与存款保险基金偿付的关系;若存在后续处置阶段,“桥银行”的设置、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恢复与处置计划以及监管承诺的实施、市场化资金参与并购重组等均须依法实施
在处置此次村镇银行存款兑付不能时,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应于法有据,处置行为必须具有正当性。图:视觉中国

  近期,中国个别地区发生的村镇银行无法兑付存款事件不仅关乎储户利益,也与金融风险防控息息相关,因而引起社会普遍忧虑及监管部门干预,银保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已采取“先行垫付”等措施,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暴雷”事件足以警示:银行并非高枕无忧的“保险箱”。在此情形下,探讨处置银行存款兑付风险的方式与路径尤为迫切。

  中国银行风险防控的法律制度渊源在于《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法律法规,涉及问题银行的接管、重组、清算、撤销等措施;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则为依法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