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共治理:银行业治理结构改革的关键

2002年06月20日 00:00
在银行治理结构的链条中,所有者、董事会、管理层各有各的作用,对各自的作用发挥不足和过头,都会破坏银行治理

  王君

  中国在引进国际最佳做法的过程中,要避开一个陷阱,那就是只引进名称和皮毛,学不到本质和精髓。当代经济学家Hernando de Soto在《资本的秘密》里认为,人们往往把西方国家当前的制度安排,视做理所当然,很少有人注意这些制度安排的演变、法律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因此学不到本质。

  尽管现代经济学对委托代理关系和公共选择理论已有大量论述,但是我们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似乎仍然停留在词句和表面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公司治理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些经历过“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和银行,由主管部门在同一份文件里将董事长、总经理一起任命,就很能说明问题。绝大多数号称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虽然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行长)一样不少,可就是实现不了健全的公司治理。因为透过表面形式,会发现银行的所有者虽然已经多元化,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股东群体,使得银行的最终所有者还是国家,因此本质上与国有银行一样存在所有者虚位的问题。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国有银行基本一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些银行治理结构中的泛政治化倾向。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冯仁可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