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华新
人民网资深舆情分析师
“文革”后,出现了不少反思极左政治给个人和国家造成巨大伤害的文艺作品,如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有人看不惯了,1979年第六期《河北文艺》发表李剑的文章《“歌德”与“缺德”》。文章认为中国“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如果文学作品一味揭露“文革”灾难,就是“昧着良心”,“怀着阶级的偏见对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善于在阴湿的血污中闻腥的动物则只能诅咒红日”。作者武断地认为:生活在新中国,不“歌德”者就是“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