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新三样”是否产能过剩?如何应对?

2024年06月03日 13:35
新能源产业供需失衡,可能使全行业陷入“无利润繁荣”的困境,损害中国产业的长期国际竞争力,必须及时妥善应对
2024年4月25日,南宁,伶俐工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区内整齐排列停放着等待出口和销售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图:视觉中国

  我们在《告别两轮产能过剩:中国经验》中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化解1995-2001年和2011-2016年两轮产能过剩中所采取的举措,并总结了经验启示。第一轮产能过剩主要发生在纺织等轻工业和中下游行业、第二轮产能过剩主要发生在钢铁等重工业和中上游行业,当前中国在防范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更加成熟。

  对于新兴行业,有必要更加理性、从动态角度看待产能利用率,要着眼市场集中度代表的发展阶段、着眼全球需求、着眼未来需求,而不能静态地用时点指标来看并简单得出过剩的结论;同时,当经济问题被外部某些力量政治化和污名化,并上升到舆论战时,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与宏观调控仍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建立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仍是实现供需良性循环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能没有过剩,但出现内卷式竞争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为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有利条件。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部汽车销量的31.6%,较2022年提高5.9个百分点。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推广

罗志恒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