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告别两轮产能过剩:中国经验

2024年05月31日 15:26
上世纪末以来的两轮严重产能过剩,直接原因分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冲击,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特定产业的盲目扩张,深层次原因是政企关系不规范不合理,导致各种政策的合力指向了产能过剩,同时过剩产能出清又存在障碍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在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具体来看,冶金、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问题一度较为突出,轻工、多晶硅、部分有色金属行业等则存在阶段性产能过剩。 图:视觉中国

  产能过剩往往与价格低迷、企业亏损、减员分流同时出现,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在1995-2001和2011-2016年两度出现产能过剩,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其中部分产业的风险处置化解延宕数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合力应对下,中国整体完成了过剩产能出清和风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认识过去两轮严重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有怎样的行业表现?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中国走出两轮产能过剩带来了哪些启示?

两轮严重产能过剩:总体表现和典型行业

  产能过剩受到供给与需求二元因素的影响,且在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重资产与轻资产行业之间、同一行业的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表现各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两个阶段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较长时间窗口内持续存在。具体来看,冶金、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问题一度较为突出,轻工、多晶硅、部分有色金属行业等则存在阶段性产能过剩。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罗志恒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