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以土地制度再改革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

文|财新 杜珂
2025年02月19日 11:44
需要理论上、公共政策上发生一场范式转换,从原来的城乡二分转向城乡融合,即城市的土地是用来发展工业、实现城市化的,而乡村土地是用来种地保障粮食安全的,乡村和农业为城市和工业服务
2025年2月3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黄坝村产业基地与河流、公路及民居构成一幅乡村振兴u图。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内需不足是近年来经济增长的短板,成为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挑战。迈入2025年,“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年度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更甚以往。

  从已有的建议来看,提振总需求,不仅需要宏观政策发力,还需要财政支出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尤其是要解决进城农民工在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一揽子增量政策与这些方向相吻合。

  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举措。此外,随着相当多农民返乡创业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系列政策推进,如何因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和返乡农民创业需求,为提升农民种植外的产业发展和壮大创造因势利导的政策环境,并大刀阔斧推进相应的改革,进而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拉动内需这块短板,无疑是根本性问题。如今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还有5亿多,这部分人在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19元。如果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得以显著提高,内需市场焕发的蓬勃生机不可小觑。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