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如何“安顿”绩效管理的逻辑框架?

2025年08月26日 14:49
以现状言之,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改革命题,莫过于安顿绩效管理的逻辑框架。完整的绩效导向应涵盖结果导向、规划导向和预算整合,融合于被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的规划结构
图:IC photo

  中国正面临全面改进公共支出管理的严峻挑战,通过安顿绩效管理框架予以系统应对既重要又紧迫,至少应有清晰明确的概念框架。诸多英文文献探讨了概念框架建构问题,且多有进展。相比之下,国内研究明显滞后于绩效管理实践,亟需跟进。为此,有必要首先澄清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

  公共资金是纳税人的钱。民主治理背景下,政府对公共资金的取得、使用和使用结果承担受托责任。在合规的前提下,绩效管理应积极追求纳税人关切的目标和利益,以此证明纳税价值(tax value),涵盖六项关键的绩效计量:经济性、效率、有效性、公平性、回应性和持续性。上述关键计量亦应作为绩效管理的综合目标被协调一致地全面追求,而这依赖逻辑上正确的绩效管理框架。逻辑框架不正确在实践中会引发各种问题,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后果与影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君说财经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外国财政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2004年入选中央财经大学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自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3年获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和国家审计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同年获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1995至1999年借调财政部地方预算司工作。2011年至2013年受聘财政部国际司国际金融机构在华贷款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