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现在不应该出手“保汇率”,否则外汇储备会再次承压;同时也不应该推动贬值,否则仍有汇率操纵之嫌;顺势而为,不干预,是当下的正确策略
发布时间 2018-06-25 | 评论[0]降息再度来临,仍属于逆周期宏观调控,而非“中国版QE”;但在企业盈利恶化、贷款风险持续上升的当下,降息的效果可能边际递减
发布时间 2015-05-11 | 评论[0]包括贷款和非贷款渠道在内的信用收缩的原因,有监管政策调整的对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的影响,也有金融机构在风险攀升背景下的自发主动调整。这些影响短期难以逆转,信用收缩仍将继续
发布时间 2014-08-26 | 评论[0]短期内,适当调整利率市场化的节奏、次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激励评价体系这一釜底抽薪的方式,强行放慢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付出的代价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 2014-07-29 | 评论[0]在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前,有可能逐步放宽到上浮20%、30%;时机宜选择整体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时点
发布时间 2014-03-13 | 评论[0]融资规模季节性冲高,贷款仍将受存贷比制约,且贷款占比保持稳定;影子银行等表外融资明显回落
发布时间 2014-02-16 | 评论[0]经济增长在“七上八下”的中高速水平“横盘”一段时间,可为企业等微观主体转型升级、政府强化民生保障留出调整余地
发布时间 2014-01-23 | 评论[0]降杠杆和控制货币总量是必要的,但还需要加快金融领域和投资体制的相关改革;当前利率双轨等制度扭曲会加剧货币总量收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发布时间 2014-01-16 | 评论[0]中长期看,推动国企改革、建立地方政府的预算硬约束、形成地方政府阳光举债渠道、减少各级政府对银行的干预,才是根本
发布时间 2013-07-20 | 评论[0]每次严防死守的政策实施后,会有一定效果,但过段时间跨境资金又会卷土重来,根源还在于吸引境外资金的利差和汇差
发布时间 2013-05-07 | 评论[0]即便今年新增规模“适度增加”,增速也宜放缓,否则,累积已久的债务负担将再度加重,并可能导致通胀压力提早到来
发布时间 2013-01-24 | 评论[0]劳动力人口减少和参与度下降、房价下跌,似乎并非经济复苏期的特征
发布时间 2011-12-05 | 评论[0]拥有表达不满的权利很重要,表达不满的声音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发布时间 2011-10-09 | 评论[0]准备金率上调意在对冲外汇占款,但难免导致国内货币市场和商业银行资金面动荡
发布时间 2011-06-17 | 评论[0]在关注经济增速的同时,何不也关注资金收紧是否起到了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要避免追求经济增速导致的逆淘汰
发布时间 2011-06-1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