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我闻
机构订阅
会议
Promotion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观点
>
财新名家
郑州铁路职院“本升专”反映了什么
职业教育的发展决不能陷入学历提升的误区,核心是需要高端制造业的支撑,依靠体面的工作而非观念
陈志文
| 2025年05月02日 15:12
肖飞医生事件:一个新的撕裂性舆情话题
该事件炸开了一个社会高阶圈层的内幕,仿佛幕布被人掀开一角,让人们看到了社会某个角落的潜规则
燕志华
| 2025年04月30日 09:14
攻击对手无益:商场不是战场是情场
成熟的市场主体,不以商场为战场,不视对手为敌人,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对竞争对手做无谓的攻击与抹黑
贺滨
| 2025年04月24日 17:27
为什么把大学生当中学生管
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大量连基本学习习惯都没有的孩子进入大学,大学不得不对这些学生“补课”
陈志文
| 2025年04月21日 12:31
京东进军外卖:行业内卷的深层话题
推动法治建设,推动劳动法落到实处,建立商业规则和商业文明,是最好的维护市场秩序的手段,也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最好手段
燕志华
| 2025年04月18日 16:08
清华土木考研复试仅来三人?我们到底该选什么专业
在当下多变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不要奢望通过某一个具体专业的选择保一生安稳,能保一生安稳的,只有强大的终身学习能力
陈志文
| 2025年04月09日 15:32
小米车祸:雷军面对重大突发危机为何会陷入困境
日常的流量思维用在轻量级的消费品市场是没问题的,但是面对重量级的消费品、在涉及生命财产的突发危机面前,流量思维不光毫无用处,而且还自带风险
燕志华
| 2025年04月02日 09:37
司马南的秘密思想武器
因为站在爱国主义制高点上,获得了政治正确的精神护身,成为网络空间中屹立不倒、金光闪闪的“爱国大神”,遮蔽了个人言行、道德细节等方面的诸多瑕疵。只看人的基本面,而忽视另一面,这种“思维认知漏洞”催生了无数的伪君子和大伪之徒
燕志华
| 2025年03月22日 08:41
高中双休的“囚徒困境”
要通过制度创新打破恶性循环,最终实现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教育本质的共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考试机器
陈志文
| 2025年03月20日 16:52
中考不考化学,会带来什么影响
考10门,竞争激烈,考5门,竞争就不激烈了吗?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与文科不同,前面不学,后面学就很困难了,错过就很难挽回
陈志文
| 2025年03月19日 15:30
315曝光机制降效与网络舆情怪圈
经过多年的舆情洗礼和实战考验,一个应对舆情的法宝被发现了,那就是只要尽快提供情绪价值,消除群体网络愤怒,风波就能尽快过去
燕志华
| 2025年03月18日 15:23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警惕误入发展歧途
当下各个感觉到“杭州震撼”的城市,迎来了一个好的契机,就是把脉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找到自己的产业基因,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生态建设,创出一个有别于杭州的特色产业
燕志华
| 2025年02月12日 10:43
买方垄断之忧:关于集采的经济学视角
需关注买方垄断模式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弊端,采取有效的优化和改善措施
贺滨
| 2025年01月20日 09:02
海外电诈绑架事件的应对之策
海外针对中国人的诈骗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不仅反映出一些邻国“治理失败效应”的外溢,让中国成为受害者,也折射出中国内在治理的一些漏洞和不足,二者交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受害生态闭环
王明远
| 2025年01月12日 23:06
中国“免签”打开国门,或许正在收获奇效
由外国人自发自动的传播,或许正在出现神奇的效应,那就是中国一直很难破局的国际传播,正在出现一个拐点
燕志华
| 2025年01月08日 15:26
律师的角色、规模与伦理反思
律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错位
邹佳铭
| 2025年01月07日 10:25
2024年中国网络舆情的“两个战场”和全球视野
脱离了具体的目标,而针对抽象的目标,正成为中国当下网络舆情一个显著的特点
燕志华
| 2025年01月02日 16:08
学校为何要签订“生死状”?根源藏在这些舆情里
今天学校的很多困境,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暴露。祸根藏在网络舆情里
燕志华
| 2025年12月30日 11:47
“机构性中立”,美国大学夹缝求生?
机构性中立,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中诞生的概念,似乎为许多大学提供了在棘手议题前默不作声的政策性理由,但也不可避免地构成大学对其公共角色的退避
董一夫
| 2024年12月24日 13:59
吴柳芳事件背后:“潘多拉盒子”是如何打开的
该事件的议论中,官方和网民关注点完全不一样。官方关注的是“擦边”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问题;网民关注的却是“劳动改善生活”的权利问题。这就使得官方的监管行为和价值观忧虑被大大消解
燕志华
| 2024年12月11日 09:47
加载更多
专栏最新文章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鲍威尔维护“独立性”,市场维持体面
贸易战如何影响银行股
美国人巴菲特
汪涛:中国加码货币宽松与金融政策支持
卢锋:应对关税战的历史经验与当前选择
降息幅度为何较为克制
美联储且行且看,“滞胀”风险增加
编辑推荐
印巴冲突升级 巴基斯坦称击落印度6架战斗机
显影|失而复得的女儿与一场高调认亲
世界
|
俄罗斯单方面停火三天遭乌方质疑
消费
|
沪上阿姨挂牌港交所 上市首日股价涨40%
健康
|
美国加强对中国药企海外检查力度
特稿
|
特朗普的关税信仰从何而来
封面报道
|
特朗普百日:混乱之治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