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近年来,在跨境资本流动、外汇储备投资、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货币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较多关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本文从宏观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与货币金融这四个角度,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
这次会谈的结果是重启双边经贸谈判,而不是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会谈并没有提及之前已经加征关税的做法是否会调整。中国2500亿对美出口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短期内也不会变化
不能用股市涨跌来评价监管机构的业绩,应该建立对股市监管机构的客观透明、多元化的业绩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建立起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欧元在诞生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出显著的问题。这些成就与问题,将会共同塑造欧元区未来的前景。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将会展现出螺旋形上升的路径
实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房地产市场已得到基本控制,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
通胀方面的考量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的明显掣肘因素,更显著的掣肘因素依然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与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当前中国政府面临一个新的三难选择。三难选择可以视为一个三角形,一个角是外部环境的确定性,一个角是防控金融系统风险,还有一个角是宏观经济稳增长
不看好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前景,但看好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载体的网络应用前景
为避免货币政策放松预期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建议除非未来宏观数据出现显著恶化,或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央行应该避免连续放松货币政策
由于全球债务水平过去10年来上升显著,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行,全球利率水平有望显著上升,这将加剧部分高债务国家还本付息的压力,最终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产生新的冲击
全球经济增速将会依然低迷;美元汇率仍将保持强势状态,全球金融市场继续动荡不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呈现低位盘整格局
IMF研究人员对新自由主义的两大政策建议(资本账户自由化与财政收缩)的反思,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综合考虑历史经验、利差、通胀和增长率,本轮美元升值周期仍将持续两年左右。在此期间,全球经济将继续呈现发达经济体相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更佳的局面
面对疲软的全球经济和持续的通缩压力,负利率可能被更多国家采用,以色列、捷克、挪威和加拿大等国是潜在的候选者
在近期美元指数总体较弱、人民币市场贬值压力并不太大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尽快解决人民币兑篮子货币汇率的低估,使未来人民币能够更好针对篮子货币双向浮动,是中国央行的明智选择
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结果,通常是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而最终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财富将被重新洗牌。少数人赚得盘满博弈,大多数人被反复“割韭菜”
美国经济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么糟糕吗?中国经济真的如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的那样触底反弹了吗?人民币贬值压力真的消失了吗?市场情绪总是为短期波动所牵扯,让人容易忽视中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