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职于某大型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十余年宏观经济研究从业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等。微信公众号:幼力说。本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其所在机构无关。
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加杠杆手段的运用要多于去杠杆手段的运用。所以造成经济下行期,贷款没有随之萎缩,反而大幅增长的怪现象
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走势,最终会通过资金价格、产品价格、货物价格影响到每一家企业的运营、每一个人的财富和生活以及每一个银行网点的经营
广义的债转股与企业脱困无关、与不良资产无关,但能够在宏观上实现“去杠杆”的政策目标。用狭义债转股来替代广义债转股,认为债转股就是将不良债权转为不良股权,就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延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暴露,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千变万化的贷款合作关系。因为涉及到双方的切身利益,这种关系已经不能完全被央行的态度所左右,呈现出自我扩大的趋势和巨大的惯性
涉外货币政策的重点将是人民币快速贬值和严厉的资本管制之间在区间上和程度上的平衡,此强则彼弱
从宏观视角来看,就是改善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来看, 产业政策要准,通过“去产能”或“补短板”,把供给作为主攻方向,以达到适应需求或是激活需求的目的
正是因为资产证券化被动由政策推动着从审批到注册,从试点到铺开,才会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沦为资产证券化的“秀场”
对于身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中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自身也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改革任务,调整信贷结构,改造信贷流程,发展投行业务甚至适度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等都将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展望2015年四季度和2016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第一,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将是改革和兜底,发展的使命有所淡化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将会遇到更加复杂的各省利益共享与补偿问题,协调不好必然会延续原有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导致不合作现象,最终使得“长江经济带”沦为一个概念
观察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运行,资本项目的有限开放、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升值以及货币政策在掣肘中内外兼顾,无不是在中间地带艰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