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历任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曾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于2017-2020年连续四年荣获“新财富”宏观第一名,2017-2020年连续四年荣获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第一名。
短期内可能美联储是对的,即需谨慎对待通胀回落;而在中长期维度,美联储可能会在年末因为经济深度衰退而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
2023年,预算外财政扩张或仍将是财政主流选择。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及政策性扩表是2023年财政货币化的主要模式
2022年12月财税收入逆势大涨,大超市场预期。税收同比上行,显然与12月经济基本面相背离
2022年超额储蓄的确向高收入群体倾斜,即超额储蓄“贫富分化”
政府可以无限加杠杆么?政府杠杆的尽头是私人部门能否重启一轮投融资
一个国家在防疫管控放开后(且未来不迎来持续性的重新收紧),报复性消费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财政刺激的力度以及财政刺激的方向
2023年国内资产定价最重要的主线就是资产负债表重塑以及超额储蓄释放
预计全年超额储蓄规模约7.4万亿
海外疫情管控放开后,每轮感染波峰持续多久?其经济影响有何不同?
防疫放开后会面临哪些挑战?政策又会做出何种应对?
极端的金融数据,意味着今年国内经济受困于“流动性陷阱”
中国出口方向只锚定一个变量,全球经贸周期。周期繁荣之时,出口有几多辉煌;周期衰退之时便有几多落寞
理解本轮债市下跌,关键在于理清10月到现在货币流动性的暗流
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民主党控制两会的概率低;本次中期选举对当下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8月下旬以来,汇率持续贬值,当前市场对当前点位较敏感,这可能会延缓降息节奏,但并不代表降息进程结束
当前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稳增长、126号文规范财政收支预算背景下,减支或是化解年末财政收支矛盾的最优解
若今年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的时间较早,如10月底或11月,则意味着明年年初财政平衡比较依赖专项债资金。反之,财政对专项债依赖度相对较弱
人民币汇率下一个关键时刻,可能在跨境资金的平衡被打破之时,尤其是潜在的出口增速由正转负的阶段
预计未来社融增速有望继续企稳,主要是依靠基建相关信贷拉动。社融能否大幅扩张的核心变量仍落在内需,尤其是地产这一关键变量的演绎
中长期看,实际利差和全球贸易周期回落或将助推美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