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
曾几何时,红筹公司(主要是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在香港上市的窗口公司)在香港市场可谓红极一时,1996年-1997年的股市都由红筹公司的注资行为所主导。
中信泰富、华润、光大、上海实业、北京控股、招商、中远太平洋等等,成为股市的一时之宠。
在1997年的红筹巅峰期,红筹公司通过香港股市集资,再通过各种政府关系,把国内所谓“优质”资产拿到手中,收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了40-50倍,制造了红筹公司“资产常买长有,利润常升长有”的神话。投资者对此游戏如痴如醉,也不管红筹公司管理层是否有能力管理在短时间内急速膨胀的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