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的通胀与众不同吗?

2008年08月04日 12:33
CPI通胀持续放缓,但PPI通胀持续上扬。货币政策基调将维持

CPI通胀正在、且将持续放缓,但PPI通胀持续上扬。预计政府将基本维持现有货币政策基调,在近期内继续实行价格管制

  在全球通胀升温的背景下,中国的CPI通胀却在放缓。这是一个持续性趋势的开始,还是价格管制的结果?不断增强的上游价格压力是否会很快传导,导致更高的CPI通胀?中国是否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是能够避免其他很多国家正在面临的痛苦调整?

中国的通胀为什么会放缓?
  是什么造成中国的总体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下降?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一下降趋势将在未来数月中延续?
  简单说来,食品价格的增长,特别是猪肉和蔬菜的价格,正在放缓;能源在CPI构成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很多;中国可以继续隔离国内的粮食和石油价格,使之免受国际价格的全面冲击。故此,我们认为,2008年底,中国的通胀率将回落到5.5%左右的水平,2009年的平均水平将保持在5%-5.5%。
  首先,在食品价格方面,与很多新兴市场当前面临的处境相似,中国近期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也是食品价格上涨。去年夏天,随着猪肉价格突然暴涨,中国的总体CPI通胀率在几个月内就从一年3%的水平升至6%以上。
  与很多其他经济体不同,中国食品价格上涨,更多是受国内因素而非国际因素的推动(当然后者也起作用)。
  国际上,能源价格上涨不仅推高化肥价格和运输成本,而且导致诸如生物燃料补贴的能源政策,直接造成玉米和相关产品(如大豆和植物油)的价格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和大豆油进口国,这就意味着,食用油和动物饲料价格会出现大幅上涨。中国国内生物乙醇的生产在2007年受到限制,就是因为它可能会大幅推高国内的粮食价格。
  而在国内因素方面,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存在三个重要原因。首先,2005年-2006年的猪肉和家禽产品的价格大幅下滑,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养猪和养家禽的经济动力下降,导致2007年供应下降。其次,蓝耳病也在2007年初造成生猪存栏数锐减。实际上,猪肉价格暴涨并不是因为某些人所说的中国人开始消费更多肉制品,而是因为产量下降。第三,2008年初的严重雪灾和雨雪天气造成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社会生活瘫痪,农作物被毁,交通受阻。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2月急速上扬,并在高位维持了数月之久。
  上述因素中,有一部分仍然存在,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国际能源价格自2007年中期以来几乎翻倍,并很可能继续保持高位;2007年美国粮食制造的乙醇产量增长了33%,2008年继续增长;并且,即使油价下跌,发达经济体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都可能意味着,国际食品价格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位,从而继续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不过,部分国内通胀因素已经开始弱化。受价格上涨以及政府疾控措施的影响,生猪存栏数已开始恢复。虽然猪肉产量并未完全恢复,但肉价已在高位稳定下来。自初夏以来,蔬菜价格趋于稳定,某些地区甚至开始下降。这表明,猪肉和蔬菜价格对总体CPI通胀上升的影响已下降,在未来数月内,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其次,尽管非食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仍在上涨,但由于燃料以及其他能源商品在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未来数月内,其上涨压力将被食品价格增速放缓充分抵消。食品在中国的消费篮子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而燃料所占比例低于3%(全部能源消费的占比要高一些)。我们估计,仅猪肉一项占中国总的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就达6%左右。考虑到猪肉价格在推高总体CPI通胀水平中的突出作用,一旦稳定下来,对降低通胀水平的作用也将十分显著。
  燃料和能源所占的比例之低,看上去难以置信。不过,与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汽车拥有率约50%,能源占消费构成的比例约10%),中国的汽车拥有率刚刚超过2%。此外,中国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居住在没有取暖或制冷设施的房屋里。
  当然,最后一点,中国国内价格没有涨至应该的水平,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不允许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价格保持同步上涨。通过要求国有石油公司从上游收入中交叉补贴石油产品价格,并承担价格补贴的大部分负担,中国大体上能够抵御(但未完全抵御,因为中国会阶段性地上调价格)全球油价走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同时产生过多的直接财政成本。这也意味着,纯粹从财政角度看,中国还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油价补贴。
  另外,中国在粮食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至少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通过限制出口,来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汪涛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和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拥有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