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能否稳定增长,既取决于“4万亿”方案的落实,还取决于政策调整能否适应形势变化
一年一度“两会”即将于明天启幕,经济问题必将是会议最大热点。虽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决策层已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及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大场合,着眼于未来一年乃至更长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仍有待厘清,凝聚共识。
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成功地稳定经济增长,指引中国率先复苏,既取决于“4万亿”方案本身的落实,还取决于政策调整能否适应形势的变化,着眼于“4万亿”之后的下一步,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反复。从最坏的可能出发,向最好的结果努力。
对于此次近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可简单看作世界经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有其特殊性。此次全球性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失衡。
此次金融危机导火索为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而导致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则是美国的过度负债和消费、美元泛滥、华尔街道德崩盘,以及政府监管失责。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造成冲击,而且使尚处金融抑制阶段的发展中经济体亦遭受冲及。金融危机通过资本外逃和外需萎缩的双重传递,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无法置身事外,而且蒙受了自身无力承担的“次生灾害”。
无疑,就金融危机的起源而言,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应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国际分工的格局重整,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失误,很容易演变为贸易伙伴的双重失衡,以至于世界经济繁华尽失、万户萧疏。
由于危机深植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也难以在短期内自救,也使得各国经济复苏不仅取决于各自的经济刺激政策执行情况,还有赖于各国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能否达成共识。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调整之路漫长,特别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想通过刺激方案将消费抬升到过去畸高的水平极不现实,这必然使新兴经济体外需依赖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对于长期依赖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而言,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万勿存危机过后好日子照过的幻想,而是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扎扎实实地有所作为。
重读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对于次贷危机的警惕,中国政府当时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是,过去一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大冷大热之变化,一方面说明危机恶化程度远超人们预料,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上,尚有明显的改进之处。这提醒我们,任何宏观政策的出台,不仅要看到短期的效果所在,更要看清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自去年11月初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个月的时间里罕见地两次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008年10月的3%,调低至11月的2.2%,再到今年1月的0.5%。如果应验,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甚至有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经济下滑的幅度直追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水平。
鉴于世界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艰巨挑战,其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依然存在。过去两周,主要股指持续调整,纷纷跌破前期低点,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度创下12年来新低,日本股市接近26年来低点。在东欧,因资本外逃导致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本币大幅贬值,一些国家很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外债,危机爆发苗头日显。在中东,曾被视为财富象征的迪拜酋长国也出现债务危机,不得不靠阿联酋联邦政府担保融资。在发达国家,资本金问题依然困扰商业银行生存环境。“去杠杆化”过程的继续,一方面导致银行惜贷,难以启动消费;一方面导致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回流,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危机隐患。此外,有形或无形贸易保护主义的潜在威胁,更让世界经济充满未知数。
对中国而言,刺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政策当属“反失衡”。以美国经济总量之大,美国一日不稳定,全球经济难言见底。缓解中国面临的结构性失衡,可以帮助中国与美国经济在可能范围内“脱钩”,这是可持续复苏的关键。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源于内部结构失调,如若没有切实解决方案,在全球经济大调整背景下,反周期政策只能维持经济短暂的反弹。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原则,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基本定调:必须把握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这一全局性的把握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仍需细化的、可操作的和有重点的政策措施配套,才能形成稳定经济的合力,提振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
应当明确指出,扩内需的重点在于“以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以消费带动经济复苏”。在众多行业振兴规划中,中国最需要一个消费振兴计划,其目标是通过逐步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例,为此,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开放服务业,推动税收和户籍制度改革,甚至向低收入人群发放消费券。
可以看到,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政策选择的空间更大。美国的结构性问题是“高消费,低储蓄”,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是“去杠杆化”,但这显然会导致美国经济进一步收缩;中国面临的问题正好相反,我们需要降低储蓄,鼓励消费,这与刺激经济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中国不但有条件提前复苏,还有条件防止经济增长的反复。
在当下稳定成为大局之时,如何在短期“保增长”的同时,着眼于经济复苏的质量,需要“两会”代表委员达成共识,并促成政策实施。对此,我们当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