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金融改革的依据

2012年07月24日 09:57 来源于 《财新周刊》
中国未来的经济形态受到三正一负四股力量共同推动,其中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可延续过去模式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叶翔)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但间接融资的比重并没有下降,经济依然相安无事地快速发展。我们为何认为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过大?这可能是与美国金融业比较的结果。问题是,中国是否应与美国直接类比?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是否自有其合理性?

  笔者认为,只有发现未来经济将发生哪些重要不同,推断中国金融业需作出怎样的结构性变化,政策之力才能施用得当。这应成为下一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依据。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叶翔

财新网“战胜市场”专栏作家。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版面编辑:谢侃侃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