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朱玲|县域农村人口与公共服务的集聚:晋陕蒙交界区观察(下)

2021年02月26日 15:5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弥合,但只要为个人、家庭和社群追求自身幸福创造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条件,城乡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必定可期
右玉县康平村:老龄化的村庄不易见到少妇幼童。坐在阴凉地的王先生57岁,不久前因胃穿孔做手术,总费用1.6万元。个人交1000元,新农合给结报了其余的医药费。如今他和夫人每天在家门口为一家蔬菜公司拣选香葱,日收入20多元。

  文|朱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笔者在上篇晋陕蒙调查报告中,依据农村迁移人口长期落户城市的制度路径,把城市化区分为三种类型:将发达国家那种不设制度藩篱的乡-城人口迁移,视为自然演进式的城市化。相形之下,把中国政府将特定群体和部分农区及居民划归城市的举措,视为行政性城市化;将农村迁移人口在制度阻隔下仍自行扎根城市的方式,视作自主城市化。

  迄今,农村人口自主城市化呈现为“代际接力”的进程,其间至少包含三代人的努力:留守村庄一代做后盾,打工一代供子女上学,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的一代扎根城市。迁移劳动者及原生家庭除了必需的日常生活开支,竭尽所能投资于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的是切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实现整个家族的向上社会流动。显然,他们的行动目标与整个国家的减贫目标一致。那么,消除城乡户籍居民在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获得权方面的不平等,或者说消除隐性的城乡分隔,即可凭借农村人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稳固的减贫之效。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