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刘元春:要为大量不确定性预留超常规相机决策空间
不能仅关注关税战而忽视其他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已经呈现层级化特征,未来围绕货币和金融问题的措施可能更为激烈
2025年03月19日 11:45
刘元春:治理通缩的难度远大于通胀
在制定就业政策和需求扩张政策时,必须确保一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的顺畅与高效,另一方面要保证市场功能的有效修复,提升经济主体穿越周期的能力
2025年02月26日 08:16
刘元春:全面促进宏观调控迈向第二阶段
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在第一阶段取得了初步胜利,因此,如何有效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同时为第三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
2025年01月21日 13:32
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
周期性、结构性、机制性与体制性因素相互叠加,必须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和排列。其核心问题在于中国未来的宏观政策框架的方向,土地财政、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如何推进
2024年12月05日 10:26
刘元春:地方困境与财政重构
上一轮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方财政债务融资的模式,也没有改变地方政府在现有财政缺口以及权力体系下所出现的乱象,必须要从更本质和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财税体系改革
2024年10月17日 14:29
刘元春:多角度认识一季度宏观数据,进一步夯实经济向好政策基础
需要从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面临的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债务高筑以及部分行业绩效下降等问题,而不是简单化地进行定调
2024年04月25日 11:59
刘元春:“积极政策”的落空
是否可以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定义为整体积极?是否出现财政赤字或者赤字率扩大就可以认定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是货币供应盯住了名义GDP增速就是稳健?
2024年01月25日 14:44
刘元春:控制非传统风险是控制资本流向关键
资本的运动,不仅仅决定于传统经济领域的风险,更决定于一些非传统风险。目前控制非传统风险是控制资本流向的关键
2023年11月14日 12:06
刘元春:看清经济问题性质,全面恢复财政政策积极性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率依然很高,在解除扭曲的基础上相对大幅地降低利率,是解决目前循环不畅、成本高企的重要法宝
2023年07月13日 13:07
刘元春:从十大现象看当前宏观经济
国际社会以及国内市场对于目前各类数据矛盾的现象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很迷茫,如何应对这些新现象
2023年06月06日 11:03
刘元春:从资产负债表看中国经济复苏路径
当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修复分化严重;中低人群收入未出现明显增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不积极”
2023年05月24日 09:51
刘元春:当土地红利逐渐消解
应以历史视角理解土地财政,以全新理念寻找改革突破口
2023年04月20日 16:35
刘元春: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相契合
要在短期政策中找到一条消费与投资、扩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的政策路线
2023年03月14日 16:41
刘元春:未来五年是几大关键问题的节点期
未来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是突破修昔底德陷阱,扭转不平衡、不对称博弈的关键期;是破解李约瑟之谜,全面实现“卡脖子”问题突破的关键期
2023年01月04日 10:47
刘元春:消费刺激要与防疫政策相匹配
消费刺激政策必须要与疫情防控政策的精准化、科学化进一步优化匹配起来,而不是单向而行
2022年11月24日 09:58
刘元春:稳定汇率须经济政策系统布局
汇率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对未来布局的引领,而不是简单的喊话或者短期操作
2022年11月02日 10:20
刘元春:经济复苏下一程
应在短期内对预期调整产生一个总体性的效应,在财政、货币、就业、收入、房地产政策上配套形成系列方案
2022年10月28日 10:17
刘元春:从全球视角看当前中国经济危与机
从未来增长、未来金融条件指数变化、未来通胀变化、未来金融市场价格变化的角度,中国应该会在世界经济新低迷、全球滞胀的环境中寻找到信心回升的支点
2022年09月22日 10:57
刘元春:价格疲软要求高度重视需求端问题
对于疫情、高温、房地产、地方财政、民间资本这几大因素要有一个深度系统的考虑,重点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从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转移,从常态化复苏向对重点风险重点行业全面帮扶转变
2022年08月19日 10:40
头部企业扩张期吝于扩员,收缩期不吝于裁员,原因是?
头部企业的工资溢价可能源于一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更长的人均工时。当产出扩张时,大企业对劳动要素调整会更偏向工时调整方式,更吝于扩员;当产出收缩时,更偏好雇佣量调整,不吝于裁员
2022年08月17日 16:30
加载更多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