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市场主体预期的新变化|中国经济开年展望(五)

2023年02月07日 10:44
考虑到市场预期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有必要对当前中国经济主体的预期变化情况进行梳理

  自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来,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已成为中国新发展阶段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而相比于前两重压力,预期转弱的表现更加多样化,也更难直接观察。2022年四季度至今,随着国内疫情及防控政策的变化,市场主体预期同样出现较大波动。考虑到市场预期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中国经济中的预期变化情况进行梳理。本文结合PMI、BCI、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国家统计局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观察总结近期中国市场主体预期走势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主体预期。

企业预期如何变化

  2023年初,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预期均出现回暖,但走势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服务业在2022年末预期转弱更加严重,2023年开年恢复也更加明显;制造业企业预期自2022年初便震荡下行,至11月已降至荣枯线以下;同时,建筑业企业预期较为平稳。另一方面,从绝对水平来看,当前服务业、建筑业等非制造业企业信心基本恢复至2022年初水平,但制造业与之仍有差距。

  2022年1-11月,制造业企业预期震荡转弱,并在11月触底。2022年开年,在出口持续高景气、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等因素的支撑下,制造业企业整体预期较为平稳,2022年1、2月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7.5%、58.7%,处于较高景气区间。2022年3月国内疫情升温后,制造业企业预期便持续转弱。尤其是2022年四季度初,疫情的反复以及外需的走弱使得制造业企业更加悲观,2022年11月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一度跌至荣枯线之下,为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首次。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