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博智宏观研判论坛为其举办的研究型论坛,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
投资是一场修行,少做预测,多想对策。投资也是马拉松,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方能行稳致远,静待花开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下端前弯,意思是工资率低于一定临界值之后,如果继续下跌,不仅不会诱导人们减少劳动供给量,反而会导致人们增加劳动供给量
全球经济处于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间歇期,原有的需求似乎又到了全球的地理极限。全球经济长期低迷,意味着中国现有产能的绝对过剩
需求侧改革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实物资本投资的做法,将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激发出来,而且要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
基于消费的边际递减作用,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一个国家消费总需求的重要原因
“十四五”时期,中国要把制造业放在比过去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要有更好的匹配。不管是未来消费倾向的提升,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稳定的宏观政策,所以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和配合非常重要
用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还是政策的手段配置资源,这是货币和财政政策手段的一个关键区别
制造业投资占投资的30%以上,综合分析宏观与微观数据,预测2021年制造业投资将大幅增长,基建投资将显著加快,房地产投资将维持在中高位水平
消费倾向恢复相对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疫情对服务消费的直接限制,商品消费若剔除价格因素,当月增速已经接近2019年同期。消费倾向偏低,但非消费性支出,尤其是购房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略有回升
我们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需要持谨慎态度,尤其是由于2020年的基数较低,2021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比较高,不能因为表面上的经济增速较高而盲目乐观
从货币信贷的角度而言,已经看到有转弯了。所以货币未来不是要不要转向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转的问题
现在实体经济是很弱的,债务是高的,现金价格是负的,但是资产价格是在历史最高的区间范围内。这个世界未来怎么增长?还是令人担忧的
在百年未有之宏观变局之下,有一些我们习惯的东西会消失,有一些没看到过的新事物、新趋势会逐步展现,方向是确定的,但过程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次人民币汇率应该说是在均衡位置或者距离均衡位置不远的地方,并没有系统性的低估和高估,纠正压力不大。展望未来,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利差以及利差驱动的交易
人民币本身是一个宏观政策变量,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汇率本身,还应该关注汇率升值了这么多,接下来对于政策和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无痛的汇率选择。惟有增强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韧性,才能更好享受汇率灵活、金融开放带来的好处
从未来的政策取向上看,中国坚持尽可能长地维持“正常”货币政策,再加上主动推动结构性改革,对人民币价值有一定支撑
美元周期长期的规律不取决于短期的货币政策等变量,根源在于生产要素
如果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开放问题上能够形成共识、下决心突破现有的障碍,对中国摆脱目前的外部干扰和挑战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在加入WTO之前,很多机构都在研究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冲击,当时对“狼来了”的担心居多,可是现在谈CPTPP大家基本没有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