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博智宏观研判论坛为其举办的研究型论坛,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到底会不会破,有人说要像对待灰犀牛一样时刻警惕,这是摆在房地产面前最大的问题。之所以年年调控,之所以收紧,很主要的问题就是害怕泡沫的破灭对经济造成影响
很多城市新房交易量之所以起不来,核心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被二手房市场所吸引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不在于具体的名称和工具,而在于最终的“实效”
经济下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投资需求增速下降得太快,显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高,实际上消费需求增速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有一个全面统筹的改革安排,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便于一以贯之、长期不懈地努力,希望2022年能破局
人口是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变量,但是影响房地产的除了人口,还有人均收入的增速
2021年全球金融资产定价非常有意思,它应该是对增长和通胀,以及全球经济在疫情之后加速转向新世界都做了一个定价
考虑到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充分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建议把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
房地产税的立法障碍,一是征管风险,二是公共风险,三是配套税改革
开征房地产税意味着中国要从间接税为主转向直接税为主,这个过程是迈向现代化的一道极具考验的关口
现在搞碳中和、碳减排不仅仅要抓住前端的生产环节,而且要更加重视后端的循环利用环节,形成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流程,再加上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最终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对中国的经济基本没有影响。反过来看,经济绿色化、发展新能源还可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
减碳的压力不仅在电力的供给方,也要放在电力的需求方,用价格机制使全社会通过节能减排平滑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矛盾
把这个问题放在数据体系整体里面考虑,从历史的角度去看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对城镇居民来说,要搬掉“新四座大山”,解决好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的问题;对乡村农民来说,巩固好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之后返贫,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有一种说法,认为“初次分配靠市场、再分配靠政府、三次分配靠自愿”。这样的概括比较简明易记,但也有些简单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基本特征是少子化、老龄化、长寿化,由此引发三个热点问题,即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国家资产负债能力建设及潜在增长率下行
由于当前的价格指数没有实施产品质量调整,相应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现在财政这么紧,经济又偏弱,货币政策就要积极一点,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货币政策想积极也不太容易了
货币政策没有必要过度宽松,还是可以多一点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