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博智宏观研判论坛为其举办的研究型论坛,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
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必须靠自己探索
在全球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事实下,电气化是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电动化并不等于绿色化,汽车的电动化必须立足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
要以公平分配排放权加交易的方式,兼顾碳目标和共同富裕两个目标
当前的争论涉及三个相互重叠的问题,需要分别厘清:一是怎么看待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基建投资;二是怎么看待作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的基建投资持续性;三是怎么深化基建投资的体制机制改革
2020年1月和2022年3月两次疫情都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从两次疫情发生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看有四大不同,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极大挑战
借贵的钱做收益少的项目与预算软约束放在一起,就是金融乱象、杠杆率的快速攀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种担忧的根源。政府做的事情要商业金融机构出钱,本质上就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在宏观调控扩张力度加码这方面,要坚决落实中央所说的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但是一定要配上机制的创新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到底会不会破,有人说要像对待灰犀牛一样时刻警惕,这是摆在房地产面前最大的问题。之所以年年调控,之所以收紧,很主要的问题就是害怕泡沫的破灭对经济造成影响
很多城市新房交易量之所以起不来,核心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被二手房市场所吸引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不在于具体的名称和工具,而在于最终的“实效”
经济下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投资需求增速下降得太快,显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高,实际上消费需求增速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有一个全面统筹的改革安排,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便于一以贯之、长期不懈地努力,希望2022年能破局
人口是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变量,但是影响房地产的除了人口,还有人均收入的增速
2021年全球金融资产定价非常有意思,它应该是对增长和通胀,以及全球经济在疫情之后加速转向新世界都做了一个定价
考虑到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充分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建议把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
房地产税的立法障碍,一是征管风险,二是公共风险,三是配套税改革
开征房地产税意味着中国要从间接税为主转向直接税为主,这个过程是迈向现代化的一道极具考验的关口
现在搞碳中和、碳减排不仅仅要抓住前端的生产环节,而且要更加重视后端的循环利用环节,形成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流程,再加上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最终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对中国的经济基本没有影响。反过来看,经济绿色化、发展新能源还可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