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覆盖全球宏观、市场策略、固定收益和行业研究,是亚洲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俱佳的专业投行研究团队,2017、2018年连续上榜II(机构投资者)权威评选的“大中华地区最佳分析师团队”。程实个人研究领域是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是香港市场深具影响力的一线首席经济学家。他同时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金融硕士导师。获得专业奖项包括: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商银行首届“大行工匠”、全国金融图书最高奖“金羊奖”等。
即便未来通胀可能出现超预期的短期反复,其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也很难改变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和全球疫后周期逆转的大方向
美联储指出2023年联储政策框架的目标侧重将通胀逐步转向就业和增长。这意味着围绕明年联储政策的宏观叙事将以经济衰退展开
从熵增到熵减,全球经济还将持续付出相应的成本,同时也将积聚复苏的动能
从中长期来看,加息转向降息除了通胀和就业数据外,需要注意一是财政部干预利率曲线的情况,二是关于联储内部理事会成员对经济和就业的表态
四季度美国核心通胀同比难下5.5%,年内强势加息将进行到底,预计联储长期终端利率将超过4.5%
未来美联储在价格目标指引过程中,将更加全面衡量短期广泛价格变动、通胀预期、核心通胀三者与通胀目标之间的偏离度,不会因为整体通胀短期内的上下波动而轻易调整利率路径以及改变前瞻指引
美联储加息步伐或将放缓,HIBOR利差中枢下移;本地港元流动性或将进一步收紧,HIBOR利率曲线平缓
在美联储本周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后,未来联储放慢加息节奏可能性正在抬升
回顾欧债危机,一方面,过度负债的政府将持有过多债券的银行推下悬崖;另一方面,陷入困境的银行试图推翻试图拯救它们的政府。展望未来,“末日循环”的现象似乎又一次将重现在欧洲大陆上
从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在如此严峻的大变局中还能保持稳定,并实现超出悲观预期的经济正增长,深层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美国经济政策实际上已经陷入预判失误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将为美国经济和美股市场的未来蒙上阴影
下半年,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宏微观政策需要重新权衡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而其协同发力的方向将最终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反弹高度的关键变量
伴随着放缓的经济增长预期、高企的通胀预期、超常态的加息预期相互交织,“沃尔克时刻”昨日重现,将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深远影响
加息对欧元进一步走强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持续的加息甚至可能会对欧元升值起到负面影响
一方面,美元走强会降低贸易总量水平,基于价格粘性与贸易需求弹性,造成全球贸易市场萎缩;另一方面,美元走强会提升借贷成本,加之美联储紧缩政策落地,将加剧新兴经济体债务压力,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受到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和偏紧的劳动力市场三大因素影响,欧元区和英国平均通胀水平今年预计将显著抬升。尽管目前数据并未显示欧洲存在经济衰退的迹象,但高通胀压力持续势必将增加未来欧洲经济实质性的“滞胀”风险
尽管最新通胀数据似乎反映出,美国整体和核心通胀开始出现见顶迹象,然而剔除基数效应后,当前美国离实质性通胀回落仍有较远的距离
考虑到美国经济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投资增速仍然强劲,预计在未来一个季度,联储的鹰派姿态仍将继续
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一是丰富原材料多元化供应渠道,降低供应链脆弱性;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受制约局面;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消除区域壁垒
激活中国产业链中小企业主体活性,推动中小企业优势转化,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有望提升中国内部产业链的相对韧性,增强化变局为机遇的长期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