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某大型商业银行。浸润于金融、科技、法律交叉地带,历经商业银行基层柜员、客户经理,总行产品研发、风控合规、发展研究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等岗位。长期观察、思考金融新兴业态的合规与发展,参与的学术课题多次荣获行业奖项。
直播理财的出现是互联网科技及其商业模式向金融赋能的又一次尝试。我们同样需要正视直播带货作用的两面性。直播理财最终能取得怎样的业绩,能在多大、多深层次上影响金融发展,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如果说本轮消费券发放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公共政策的首次大规模实践,那么这场“红包雨”更理应雨露均沾
为什么会办卡?还不是因为价格畸高、而且是全行业畸高,不办卡很可能就是10块钱买个苹果,200块理个头发,因此我们并没有办不办卡的自由,有的只是在哪家办卡的自由而已
要抵御“贪大图洋”的诱惑,不在概念上扯皮,不在数字上跟风,真正以需求(而非技术)为导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并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软件(法制)建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面对日渐恐慌疑惧的公众舆论,理清刷脸支付真正风险所在并对症下药,不仅必须而且迫切
好的发展需要好的治理,金融科技的稳健行远需要高水平、多层次、系统化治理体系的保障
对监管沙盒这个诞生不满四年的初创机制,多重要求明显过高。了解其有限性而非一味地鼓掌喝彩甚至盲目跟风,对于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或许更有裨益
P2P转型小贷的本质,是一场冒险,一场被外力驱动而离开舒适区的冒险
从目前业务开展实际来看,按照《意见》对构成要件的规定,相当比例的网络借贷都“在劫难逃”,而在民众财产富裕、民间借贷发达的部分地区,这种比例甚至超过50%
国内各方对金融基础设施相关讨论的着力点普遍在于“建设”和“监管”两个方面,但从设施现状和工作未来出发,关键还应从“统筹”入手
农村金融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词将是“分化”,而拓展这类市场客观上可谓“知难行易”,重点在于认知升级而非快速行动
建立底线风险管控机制,对于以助贷为名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诈骗之实的“伪创新”,要明确由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面临Libra咄咄“逼宫”之势,在国内企业士气可用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应将我国自己的数字货币研发引导至快车道,同时以前期ICO监管为鉴,在类似监管沙盒的完整风控体系下,设置必要的准入门槛
没有真正摸清和满足客户需要,过于强调了“无人”而不能真正做到“懂你”
普惠金融服务更需要行业首先要“做蛋糕”,在这里,面对的很多是“前现代”的企业、少数据的客户,以及来去如风的需求和聊胜于无的公共基础设施
虽说在产业早期需要及时表态,需要市场营销,但表面的战术动作不能代替长远的战略准备
虽然中外语境和实践的不同导致了对普惠金融商业性、适当性的不同认知,但为了未来战略转型的破茧成蝶,当下的业务经营不妨“傻”一些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资金配置的枢纽,其与技术的结合无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和主要动力来源
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让小微企业不用受困于抵押物,也就是通过技术解决一部分信用问题,这被行业公认为是小微服务破题的主要方向
低价带来低效,并被快速锁死,理应自我扬弃,逐渐回到市场健康逻辑的定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