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财新名家李弘画说金融史

现代金融起步维艰——画说金融史(25)

2013年10月23日

中国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大清政府的信用业务,没有机会在国际贸易领域发展,日渐成为垄断中国金融业的外国银行的附庸,离金融机构的现代化越来越远

贸易与道义纠结的战争——画说金融史(24)

2013年10月17日

为什么19世纪初的英国——一个正在践行现代文明发展的国度,能够在国会通过一个蛮不讲理的侵略议案,向一个远在东方的和平古国开战

寻求中国皇帝的“特许权”——画说金融史(23)

2013年10月15日

马嘎尔尼没有得到任何期盼中的特许。这个结果不仅取决于乾隆皇帝与大清朝廷,也取决于当代的消费者

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型——画说金融史(22)

2013年10月11日

只有金融创业的投资家,没有国家政府力量作后盾,中国就没有产生现代金融机构的土壤

金融史上东西大分流——画说金融史(21)

2013年10月09日

和英格兰银行诞生后的英国相比,中国至少到洋务运动开始,并未产生需要金融服务的新客户,这是两国金融业发生大分流的主要原因

公共责任导致英行一分为二——画说金融史(20)

2013年09月22日

一部新的法律使银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管治权力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新秩序中的“礼拜堂”——画说金融史(19)

2013年09月13日

伦敦城像巨大的抽风机,不但英国的货币与资本,全世界的货币财富都将被吸入坐落在那里的新秩序中的“礼拜堂”

“绅士主义”文化的历史身影——画说金融史(18)

2013年09月09日

一个人可能是既有道德又是一位银行家吗?金融制度在不断的危机混乱中逐步完善,而优秀的银行家呢,必须是坚守“原则先于利润”

墙上的“金融泡沫”遗痕——画说金融史(17)

2013年09月02日

如果说十八世纪的金融泡沫只是偶然的公司现象,在十九世纪初,泡沫就不再像打开了啤酒瓶子,而是像咆哮的海浪冲向岸边,冲破了公司、行业与国家的防线

强势英行与弱势地方银行——画说金融史(16)

2013年08月23日

英格兰银行的特权及其支持政府在全球争霸,使工业化起步时的银行制度安排犯过不少错误,阻碍了英国工业革命取得更高的成就

“先生,我是来收税的”——画说金融史(15)

2013年08月19日

英国早期金融业的发展都是围绕着政府财政需求展开,政府是“金融革命”的推动者与最大受益人

启蒙学者谈金论银——画说金融史(5)

2012年09月07日

在我们的眼光离开17世纪之前,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在这样一个交汇变动的时代,中英两国的学者们如何评论金银,为我们留下怎样的思想财富?

币制税制谁主沉浮——画说金融史(4)

2012年08月31日

白银时代未期,中英两国的币制与税制都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大明的眼睛盯着的是国内货币财富的分配,而英国的眼光放在了国际贸易带来的财富创造及全球财富瓜分

千金难买的昔年遗珍——画说金融史(3)

2012年08月27日

大明的精美制品,输出了中国独特的生活品味与美学格调,西方对东方帝国更加着迷,崇敬观念也出现飞跃。传世至今,它已作为艺术品在金融投资中占有一席之地

漂洋过海的白银之旅——画说金融史(2)

2012年08月17日

和今天的情景有些相似,大明中国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只不过巨大的出超即白银,并不是以外汇的形式存在国外,而是全部沉淀在了国内

伊丽莎白女王与万历皇帝——画说金融史(1)

2012年08月09日

伊丽莎白女王和万历皇帝在十六世纪时,于东西方各把持一个帝国,他们从未打过交道,今天把他们拉在一起的是历史的逻辑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