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到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8月起,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1月起,先后就职于美国德州议会预算局和美国德州州务卿办公室。2010年3月回国担任华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预期管理理论。所著《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目前中国潜在GDP增速为多少,理论界和政策界有很多测算方法和测算结果,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峰、谷底和长度与金融周期的波峰、谷底和长度较为接近,这与欧美国家不一样。我们也发现金融周期的波动幅度比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来得大,这点与欧美国家情况类似
中国当前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任务,是防范推动和制造泡沫的金融创新,特别是防范给泡沫加杠杆的金融创新
传统经济理论把资产组合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没有把风险配置从资源配置中分离出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理论界加强了对风险配置理论的研究,开始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研究风险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和风险配置的互相关联,决定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互相关联
如果说20世纪是经济学数学化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经济学计算机化时代
我们对资源配置问题比较熟悉,对风险配置问题,尤其是对宏观层次的风险配置问题,则比较陌生
宏观调控政策不要导致企业的风险配置倾向高风险高利润,也不要引爆隐性的风险配置问题。消除风险配置的隐患,要循序渐进
中国政府目前的监管制度,仍建立分散的风险基础之上,需要一个统一的监管制度,才能监管风险关联和风险集聚
这次理论危机的聚焦点,不是市场配置资源问题,而是市场配置风险问题。我们要在原有风险配置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新的风险配置理论,以解决系统风险问题,尤其要解决带杠杆的泡沫问题
PPI不仅受上一期惯性的影响,还受到上一期与再上一期的缺口的影响;同时,受到上两期的资金价格的影响,并且系数为负
怎样从供给侧改革着手解决生产过剩问题,需要我们理论创新
CPI若要进入负增长区间,会在0%至1%之间徘徊一段时间,该区间应成为我们预防通货紧缩的预警区间。一旦CPI进入0%至1%区间,我们就应提高戒备的等级,进入应对通货紧缩的临界状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调整
PPI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40多个月下降。怎样解释PPI指数变化,影响到我们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思路
新指标注重民生和环保,这是政府在新常态背景下在目标管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了现一届政府管理经济理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