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朝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时空经济分析。初中毕业后曾下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91年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美国杜肯大学、西北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修或进行访问研究。
分布式运输供给形成的基础是不同运输方式构建起新型物信关系,未来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业态将同时包括规模化、多式联运和分布式供给,并形成一个可以有效满足各种特定运输需求的服务谱系
中国国铁的改革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推进,实际上主要还在于决策机构对铁道部-中铁总行政性能力的倚赖,包括依靠它们与地方政府博弈,并沿用过去已经熟悉的铁路建设与运营管理体制
互联网出行服务利用数据化手段改善体验场景,以新的时空匹配模式推动改变原有交通格局,为解决传统集约性交通供给效率与离散化交通需求的矛盾提供了重要思路,物信关系与结构分析框架也有助于深入认知各类互联网经济
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课题组近期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法》,这是改变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依法治国、提升现代国家对交通运输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虽然中国交通运输在管理体制上有一定调整,包括2008年开始实行大部制成立交通运输部,2013年撤销铁道部进一步强化交通大部制,但总体上体制机制仍旧很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日本国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陷入低效率怪圈,恶性债务逐渐成为难以自拔的财务黑洞,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日本政府起初掉以轻心致使国铁债务失控的教训值得深刻汲取
要结合机场建设从政策上扶持支线航空加快发展,改变目前众多中小城市缺少航空服务设施,支线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仍被抑制的情况
中国在交通领域的基本服务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与国际上通过立法确立交通权的趋势也还有相当差距
匹配研究在理论及其与实践的结合上已经进行很好探索,但实际上匹配研究本应发挥更大作用,目前的短板在于其解释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起始源于模型分析的表述方式不利于建立总体逻辑清晰的解释框架
不应该再过分强调京保石通道中的平行城际铁路项目,而是应该尽快规划建设对于完善北京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关键作用的京西南市郊通勤铁路
包括BOT在内的各类PPP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融资手段,是极其严肃的制度形成过程,任何不确定性都应尽可能置于可控状态。台湾高铁BOT项目被迫提前换轨为公营,对正在大力推进高铁建设的大陆具有深刻的参考借鉴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运输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去杠杆和清理交通债务,需要承认已经造成大量的“坏账”,尽快化解行业性系统风险
经济学应该学习借鉴物理学的相对论和社会学的时空观,补充构建基于即期相对时间并结合经济时空场域的新一代分析框架,选用更合适的逻辑时间概念,突破传统静态分析范式
从有责政府的层面看,我们缺的并不是选择性干预的产业政策,而是缺乏有效的公共政策程序和公共治理体系与能力
粗放的经济学只能用于解释单纯的经济人,而成熟的经济学则必须同时解释经济人和社会人
对既有的铁路货场进行改扩建,实现其功能转型为城市服务,当打破体制藩篱,推进北京铁路货场尽快融入城市货运物流体系,并为全国各大城市做出示范
必须在构建北京大都市轨道通勤圈的过程中尽快实现轨道加土地的开发模式,可由沿线城市通过授权土地综合开发,支持市郊通勤铁路公司跨市域建设与运营
现行铁路法已严重不适应中国铁路发展现实和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应在政监分离、铁路企业分类管理、路网资源共用等关键问题取得突破
运输业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要从以大规模交通设施建设为主,转变为通过打破传统行政壁垒以有效推进多式联运,尽快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的治理能力与水平
新年前后各地出租车群体性事件增多,网约车长期监管缺失的不良后果正在进一步凸显,需要尽快构建责任主体清晰且能够有效自律的出租车新业态。但当务之急是厘清人们对出租车认识的混淆,并转变传统监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