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服防的是病毒,但穿得过久,也容易带来穿着者内心的异化。防控政策正在调整优化,当提前融化内心,让善良回归,让暖意回归,让服务回到正常,让企业回到正常
发布时间 2022-12-03 | 评论[0]不论地方摸索出多少种打法,是不是有效的一个测试维度便是绝不可让民众茫然无措;要多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些“几不准”,给防疫以划界,给民众以安心,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布时间 2022-11-07 | 评论[0]此时摘“星”,可谓及时回应了民众关切,减少限制,既是因应疫情形势的向好,更是审时度势的务实之举。希望从行程码开始,摘掉的不只是“星”,还有人们面对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担心和忧心,并换来人们对未来经济生活日益向好的信心
发布时间 2022-06-29 | 评论[0]对于健康码亟须建立明确的专业标准与使用规范,确定除防疫不可他用的保障机制,更要防止借疫情的随意扩权。不可让健康码的滥用,反而成为威胁社会健康的隐患
发布时间 2022-06-14 | 评论[0]抗疫是持久战,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就需要经过慎重考量、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多一些;陡然出台、让民众不摸底细的政策少一点;还要提防一些地方随意扩大、缺乏精准的懒政
发布时间 2021-10-31 | 评论[0]此次白银马拉松越野赛事件会成为理顺中国马拉松赛事监管体制的契机,还是会让整个行业被整肃而陷入冰封,让从举国体制向大众化转型刚刚萌芽的市场化之路再度停顿?
发布时间 2021-05-24 | 评论[0]上海经验,不见大词、不见硬话,看似平淡,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快速、科学、精准打击疫情,而让大多数民众不受扰动的防控操作
发布时间 2021-01-28 | 评论[0]疫情嬗变到现在,对于此次武汉新型肺炎防治,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对疑似病例必须公开,按医学手段隔离;二是确诊过程当尽量缩短,确诊手段要前置
发布时间 2020-01-25 | 评论[0]此前过于淡化的疫情信息发布,客观上导致了公众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这对于控制病毒传播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尚未可知。
发布时间 2020-01-21 | 评论[0]面对催债,没有破产保护,小企业主无处遁逃,丧失尊严,甚至没有人身安全的窘境不能漠视
发布时间 2017-03-25 | 评论[0]魏则西之死揭示了种种医疗乱象,有人把问题归结为市场化改革,其实,现在所行算得上哪门子的市场化?关键在于政府监管
发布时间 2016-05-04 | 评论[0]真正落实预算法税收法定原则,让涸泽而渔的征税方式退出人们的视野,当为经济转型的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 2016-04-12 | 评论[0]从三月山东问题疫苗,到四月上海冒牌奶粉,搅动公众安全痛点的两起事件指向一个疑问:为什么监管部门如此缺乏行动力和反思
发布时间 2016-04-08 | 评论[0]如果各级政府对机制转换不到位的国有企业全力帮扶,而对适应市场的民营企业任其自生自灭,这不仅有违公平,也必将扭曲激励机制,助长国企的“道德风险”
发布时间 2016-03-18 | 评论[0]人们的慈善心囿于“圈子”有客观原因,关键在于缺乏诚信度高的专业慈善组织。长期以来,官办慈善组织一股独大,非政府慈善处于抑制状态。非竞争环境下,慈善组织的诚信与效率难以取信于民
发布时间 2016-03-14 | 评论[0]李克强总理记者见面会强调要“行大道”,而权力之大道,即在尊重法律,如此,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进程便不会再推延
发布时间 2013-03-17 | 评论[0]什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什么是美好的愿望?对这些极具主观色彩的字眼特别需要警惕。从历史来看,美好愿望遮掩下的坑农害农事件并不在少数
发布时间 2012-12-28 | 评论[0]危机面前,公务人员敢于信口开河,在于他们相信一切不过是暂时的压力,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说法。时过境迁,并不会有持续的问责机制
发布时间 2012-09-04 | 评论[0]灾难救援不是问题的全部。亡羊补牢的前提是,对此次灾难进行扎扎实实的问责,以及具有实际性行动的反思
发布时间 2012-07-2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