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要说的是:第一,多数对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群体的乐观估计是夸大了的;第二,中国消费者离取代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几十年的距离。
不幸的是,并没有一个全球普遍认可的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本质上,“中产阶级”这个词是用来描述那些不穷但也不是很富的人,这种描述产生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让我们从城市消费者的概念开始谈起。中国有多少人生活在城市?根据官方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大约有5.77亿城市居民——大约是总人口的一半——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分析人士用6亿这个数字来形容大陆的有效消费市场的原因。
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第一个问题是,官方的“城市”数据是按否定的方法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它涵盖了所有非“农村”人口,包括那些住在远离任何城市中心的小城镇的人。如果我们把统计范围限制在那些住在有组织的城市行政区划的人口,这一数字就会降低到4.12亿。
接下来,我们需要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城市。最近的统计表明,中国有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平均每一个城市直接管理着125万人口,但是还有另外374个平均管理着15万人口的县级市。在我们的经验里,县级市并不符合大多数投资者关于城市的定义:集中居住的人口、大的市场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忽略县级市的人口,城市人口便只剩下3.5亿了。
然而,即使是这个数字也显得太大了。因为这些新的城市人口中大约有30%实际上是住在周边乡村而属于城市管辖的农民。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平均每年仍然只有1000美元的收入。去掉这个群体,我们关于中国潜在的核心城市人口的最好估计是2.44亿——也就是说,真正的城市化率只有19%,而不是43%。
这2.44亿城市消费者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呢?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收入。一方面,官方统计的城市地区人均GDP大约是3500美元;另一方面,官方关于城市居民的调查认为,人均收入为1500美元。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数字呢?第一个数字显然太高了,因为居民部门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最大也只有65%。我们几乎也可以肯定,第二个数字太低了。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调查的人口涵盖了所有的城市居民,包括我们上面已经排除在“城市居民”的定义之外的农民;另一方面,调查并没有很好地涵盖高收入的个人。
因此,我们关于这个群体的人均实际收入的最好估计大约为2700美元。国民账户的数据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居民收入被储蓄起来了,因此每年的人均消费大约为1850美元,或者说,全国城市人口每年消费额为4400亿美元。
但是,涵盖287个城市的人口数据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有多少外国公司听说过聊城或自贡呢?在那里做生意的就更少了。然而在按人口和GDP考量的中国城市排行中,这两个城市却在前100之列。
更好的做法或许是把目标集中在拥有很多商业投资者的最大的50个城市的人口上。如果这样,我们得到的数据就会降低为只有1.15亿城市居民,估计人均收入为3600美元,每年的总消费大约为2750亿美元。
到现在为止,一切都还不错。但是中产阶级呢?一个有用的定义是那些有能力保持中等以上的奢侈品消费水平的人。这里,奢侈品的定义是根据中国的标准得出的:一座宽敞的房子、一辆小汽车、不错的家用设备和娱乐支出。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给出中国大陆中产阶级数量的上限和下限。
首先是上限。我们对一个三口之家的中产阶级的最低要求并不包括重要的住房支出,因为这个家庭可能仍然住在过去由政府提供的,只需要很少房租和管理费的房子里。他们需要赚足够的钱来买车——大约每年需要2000美元来支付一辆价值9000美元的小轿车的五年期分期付款和另外的油费和维护费用——此外需要每年2000美元来支付像彩色电视、耐克鞋、电脑和外出就餐这样的基本奢侈品消费。加上3000美元的家庭基本生活支出(取暖、食物、基本的衣着和医疗)的官方数字,再经过平均居民储蓄率的调整,我们最终能得出一个接近10000美元的家庭年收入数据,也就是人均大约3300美元。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个绝对最低数据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尽管比全部城市的平均水平高一点,但与最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大体一致的。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国大约有1亿城市居民符合中产阶级的这个定义,其中近7000万人住在核心城市(也就是前50大城市)中。
现在让我们转向更加严格的下限。这次不再是那些住在私有化的政府住房,而是能够在市场上买得起房的家庭。根据官方的数据,大城市一般住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4500元,其中,低端大众住房为2500元,而6000元或7000元以上是奢侈性的住房(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些高端市场,所有这些数据都要翻倍)。我们用大城市的平均值即每平米5500元来考虑中产阶级的定义。
假定有一个100平方米的房子,这需要68750美元,或者标准情况下每年4000美元的抵押贷款支付,以及另外大约每年1000美元的相关维护费用。加上汽车方面的支付和上述其他的耐用品支付,再加上相对高一点的4500美元的基本生活支付和储蓄调整,我们最终会得到每个家庭每年近1.8万美元,或每人6000美元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在作为我们的中产阶级定义的界限。
中国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年收入呢?别忘了我们所有的城市样本的平均水平是2700美元。基于有关收入分配的国际经验,收入为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0%。这就得出了一个2500万人的数字(或者说中国总人口的2%)。假设这些人都住在核心城市,也就是那些大城市,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相对较小的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估计。
2006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是9.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所有消费支出仅仅是美国的12%。根据我们上述定义,所有城市消费支出仅仅是美国的5%,核心城市消费支出仅是美国的3%。更进一步,根据美元计算的购买力来比较,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消费与美国中产阶级相比,仅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1%到2%。说到这儿,问题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UB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