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社会信任危机的“达芬奇密码”

2011年07月21日 10:29 来源于 财新网
达芬奇品牌危机,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缩影:政府不能信,名牌不能信,昂贵也不代表可信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7月13日央视《东方时空》报道称,2011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居共有11批木制品,从国内的家具企业采购,先是出口至上海保税物流区,又再进口到达芬奇家居在上海的仓库,通过“一日游”变身为高档进口家具。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只一味表演哭诉,居然不给记者提问的机会,毫无道歉的诚意与纠错的勇气。

  假洋品牌在中国的流行为时已久。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了“国外的就是好”的观念,企业给自家产品起个洋名,在家居、服装、鞋帽等消费品领域几乎已经成为惯例。对此类假洋品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通过洋名字为自身注入一些时尚元素,而消费者也心知肚明,最典型的就是美特斯·邦威。走进太平洋百货、百盛,几乎清一色的洋名字,虽然大多数是本土公司。另一类不仅用洋名字,更号称自己是进口产品,而进口则往往意味着高档、高质量和高价格。明明在本地生产,却声称是进口产品,此类行为当属于虚假宣传和消费者欺诈。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谁伤了你的幸福》、《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