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邹恒甫到叶檀

2012年07月25日 10:18 来源于 财新网
究竟如何衡量一个学者的价值?叶檀的“火”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家反思自身“社会价值”的镜子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刘胜军)最近,邹恒甫在微博上火力四射,几乎将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骂了一遍。末了,邹还不忘揶揄一把:叶檀不是经济学家,她只是财经评论员。

  邹恒甫与叶檀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前者在全球经济学学术圈子里堪称资深、领先的华人学者,但在国内媒体上却鲜闻其声;后者连经济学的学历都没有,却俨然成为时下曝光率最高的经济专家。

  邹恒甫对叶檀的揶揄,其实恰好说明了邹“羡慕嫉妒恨”的心态。这也不难理解:古人云,人生在世,名利二字。经济学在中国可谓“显学”,经济学家堪称曝光率最高的学者群体,而曝光率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的“身价”。某经济学家的出场费据称高达20万元。同时,名气还意味着更多的“商机”:担任独董。一人身为4位独立董事的在中国只有只有123人,其中不少是学者。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刘胜军

财新网“胜军改革观察”专栏作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EMBA。2014年应邀出席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荣获《商业周刊(中文版)》2012年度人物、《新京报》2013中国青年经济学人。曾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代表作《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谢侃侃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