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三种理论推动预期管理发展进程

2011年03月02日 14:11 来源于 财新网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践,我们有必要反思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有三种理论推动传统预期管理向现代预期管理发展:时间不一致性和货币时间不一致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央行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时间不一致性和货币时间不一致性

  1977年Kydland和Prescott提出时间不一致概念。他们认为央行可能会违背原来制定的最优计划,导致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即在第t期制定的第t+1期最优计划,因为该计划在中途被违背,故在第t+1期时,实施该计划的结果不是原定的最优结果。80年代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听到一种说法,“计划计划,墙上一挂,5年过后,尽是鬼话”。这大概是对时间不一致性的通俗解释了。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李拉亚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到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8月起,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1月起,先后就职于美国德州议会预算局和美国德州州务卿办公室。2010年3月回国担任华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预期管理理论。所著《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