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预计此次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中国如何用好现有财政货币政策空间的筹码,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
赢得六个“摇摆州”选民的心,是特朗普接下来的核心诉求,也是决定中美关系走势的核心因素
一季度采购数据中,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细节。对于判断特朗普下一步举动最重要的,是美国大选
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谁上台都一个样,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结构化争端将成为常态化议题
4月24日,特朗普正式签署4834亿美元的《薪资保护计划和医疗保健增强法》。本次法案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及医疗系统,没有对州和地方政府、个人、大企业拨款
2020年新基建的全国财政投入有望达到1万亿元以上。如果连同带动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入、社会资本投入,以及新基建直接相关的5G基站、工业互联网、充电桩、大数据征信等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最终2020年对新基建的总体投入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
鉴于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明显,未来海外疫情和需求演进还存在巨大不确定性,GDP翻番目标不应该成为2020年经济发展的制约
2万亿法案的第一要务是防止失业,及对个人的补助,共计投入资金13810亿元,占比69%
2020年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速,首次触及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放松,反映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疫情冲击主要拖累总需求,目前首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然后货币政策配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居民利息负担,从而提振企业家投资动力和居民消费信心
海外疫情的不断发酵,全球总需求短期确定性大幅下滑,形势急转直下,也增加了我们推出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的迫切性
预期2020年专项债额度落在3万亿至3.5万亿区间。这意味着,在已经提前下达的1.29万亿专项债额度之外,剩余的1.7万亿至2.2万亿专项债,也将大比例投向基建
2020年伊始,中国经济经历了国内疫情、海外疫情和石油价格战三头灰犀牛的冲击
欧洲疫情防控意在建立全民免疫,这将让中国陷入两难境地,阻止通航影响经济,放开通航影响防控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2020年2月24日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直线下跌。美元指数大幅回落,美股大跌,一周内标普500指数下挫11.49%,纳斯达克下挫10.54%,欧洲股市同样下跌幅度巨大。市场避险情绪高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1.15%的新低
对冲新冠疫情影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基建地产投资,2020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要7%以上
房地产企业融资放松政策可期。我们测算,如果仅对冲疫情对一季度消费的影响,全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要达到7%以上
新冠疫情,改变的是2020中国经济增速的节奏、宏观调控的节奏,但不改变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近期决策层多次强调土地改革重要性,土地改革有望加速
电子设备和产业升级等产业链条已经有部分行业增速出现了好转,预计在一系列定向政策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将逐渐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