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财新网“暖阳背影”专栏作家。
作为报道过开国大典的老记者,在改革初期坚定地支持承包和雇工,笃信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发展中国
人民日报社领导从1976年底就悄悄布置记者秘密调查“四五事件”的真相,秘密听取被抓人员、现场当事人的纪实谈话。可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北京市公安局知道了,这一来也不避讳了
16年前,人民日报在环保专业人士支持下,对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一事,牵头发起一场公众讨论,得到政府的积极响应和诚恳善后,成功推动了公共治理的改良,堪称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的一个经典案例
李泽厚不赞成那种“只有我对,你们都要不得”的心态。他希望提倡一点卡尔·波普的“你可能对,我可能错,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接近真理”的精神。“中国现在最需要建立的,正是这样一种现代的、宽容的、多元的心态。”
尊重和激发中国社会的正能量,需要对人心的真和美抱以善意的期待
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新冠病毒,舆论的焦点不能偏移,还是回归万众一心抗疫主题吧
当年有一部电影《甲午风云》,借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的故事,千家万户欢呼“邓大人”,高喊“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从中寄托着老百姓对邓小平重整山河的热情期待
“扬州市疫情处于集中暴发期,出现社区、家庭广泛传播,底数还不是很清楚,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此刻需要赶紧拿出更有力措施,让扬州人民不再煎熬
这座苏北文化名城的升平气象被骤然打破,封城前一家花店把鲜花搬到街头,供路人自取。店主写道:静待花开,山河无恙,扬州加油!
红旗渠所在的河南,既出了最好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也出了因渎职被判刑的地委书记路宪文、“错误严重得很”的省委书记吴芝圃。我们的父辈在局促的环境中,筚路蓝缕改善民生,在岁月深处留下豪迈苍凉的一抹光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人民日报有过“特约评论员”,还有“特约记者”,发思想解放之先声,高尚全就是其中活跃的一位
耀邦的遗愿仿佛提示了一个时代的宿命,光明澄澈的领导人,把青年拓荒者的园地作为最后的归宿。我们的青春年代,曾经的愿景和豪情,也永远地凝结在眼前的青山含黛、茂林修竹、湖水浩渺中
“文革”不得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至上,人为地制造社会紧张。三中全会后,执政党与民更始,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
感念邓小平时代,是对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文革”劫后余生的执政党团队的感佩,对政通人和时代氛围的缅怀
1976,本来就是一个草根民众心忧天下、政治家顺应民意改写历史的伟大年代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陷入至暗时刻,以张文宏为代表的医生成为舆论场的压舱石,受到各方尊重,与往年人文社科类“公知”在网上屡屡引发争议形成对照。鼓励更多科学家发声,提升公众的科学理性,有助于弥合舆论场的撕裂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八面来风、思想激荡的年代。许良英的主张,虽然主要在科学史领域为人所知,却代表了当时思想界一种深厚的学理逻辑,磅礴的理性思维力量
我们不能忘记李文亮医生生前给财新记者留下的那句名言:“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包容和敬畏民意,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小心守护公众的安全感,涉及政府的权威性、向心力和执政合法性
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心,相信经过了这一场惨烈的教训,人们一定会有力量阻止它的重来
女排体现了中国人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也难忘日本教练大松博文的贡献。对郎平曾带领美国队在家门口打败中国队,中国球迷表现了极大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