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我闻
机构订阅
会议
Promotion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讣闻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侮辱字句进个人征信报告”的反思
包括自律和监管的征信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2021年06月04日 16:13
泛化信用十日谈(10):答案由谁提供
泛化信用,除了对公共部门有扩权意义以外,在社会治理、法治和信用建设上,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
2020年06月23日 14:25
泛化信用十日谈(9):修修补补怎么样
对泛化信用进行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掩盖问题、拖延问题的解决。认识分歧的根本在于,承认不承认守法状态是信用
2020年06月22日 15:27
泛化信用十日谈(8):电信、金融欺诈是诚信问题还是违法犯罪问题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把这些归为诚信问题,以为主要是社会诚信出了问题,是实施欺诈的人道德诚信水平低下,才出来诈骗的。这个思路和逻辑,与泛化信用是相通类似的
2020年06月19日 14:42
泛化信用十日谈(7):放弃泛化信用于经济信用建设有何影响
放弃泛化信用,可以更精准地专注于解决中国信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回到正确的方向
2020年06月19日 08:45
泛化信用十日谈(6):如何科学推进依法治国
泛化信用,实际上为公共部门扩张了新的权力机制,同时使社会主体有更多的受伤压抑感,与科学推进依法治国的思路不符,不是依法治国的方向和有益实践
2020年06月17日 13:37
泛化信用十日谈(5):泛化信用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效果如何评价
这件宏大工程的实际成效,于法治和信用建设总体上都是弊大于利的。而其中的内核——泛化信用的成效,就更乏善可陈,总体上只能给负面评价
2020年06月16日 16:02
泛化信用十日谈(4):老外怎么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
国际上还不曾见到过类似把“合规度”纳入信用的泛化信用的理论和实践,更不要说成功的实践了
2020年06月15日 12:02
泛化信用十日谈(3):泛化信用的理论是否合理
偷换概念是三维信用论的谬误之一,并且是基础性的谬误;混淆了法规和契约两类不同性质的规则,是其另一重大谬误。法规公约论与三维信用论中存在的、混淆了两类不应混淆的规则的谬误,是异曲同工的
2020年06月12日 11:32
泛化信用十日谈(2):为什么要绑架信用
泛化信用、绑架信用成风,信用成为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
2020年06月11日 20:21
泛化信用十日谈(1):这颗子弹还要飞多久
泛化信用、联合惩戒,一方面强化了公共部门管理,另一方面弱化了全社会对真正信用问题的治理
2020年06月10日 15:22
违法不能等同于失信:厘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分歧
推行泛化信用,用行政权力生硬地、不合逻辑地把法律法规的执行问题也定性和归结为信用问题,总体上弊大于利。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措施长期化,也要注意不宜把少数不遵守防控法规的行为也定性为失信,否则不当伤害主体的信用,不利于社会正常秩序的恢复
2020年03月30日 09:49
加载更多
汪路
光华赤信研究所主任,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原副主任。理学学士及社科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博士后研究导师。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货币政策司、征信管理局、驻欧洲(英国伦敦)代表处代表、征信中心副主任;光华赤信研究所主任。
专栏最新文章
反内卷,另一侧呢?
梁建章:对话多孩“生”活——轮班制育儿的启示
“施政报告”中的香港突破性发展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政策回望与后续影响
风险管理式降息,美联储独立性仍面临考验
美联储政策重心潜在转移,未来或加速降息
上调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测
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五五”:从100万亿到200万亿
“侮辱字句进个人征信报告”的反思
泛化信用十日谈(10):答案由谁提供
泛化信用十日谈(9):修修补补怎么样
泛化信用十日谈(8):电信、金融欺诈是诚信问题还是违法犯罪问题
泛化信用十日谈(7):放弃泛化信用于经济信用建设有何影响
编辑推荐
特朗普二度访英 王室盛礼相迎民众示威抗议
显影|困在家中的瓷娃娃,渴望成为打工“牛马”
世界
|
欧盟拟制裁以色列以施压其停火
科技
|
百度9月以来股价涨超四成
独家
|
央行引导18家银行向地方国企等贷款
商圈
|
8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
封面报道
|
印美在歧路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网信算备110105862729401250013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