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猪肉冲击"折射出市场的低效率

2007年08月08日 13:22 来源于 caijing
猪肉价格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中心地位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这既反映了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存在着调整的要求,也是市场低效率的必然结果

  

  正当人们试图解释中国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高通胀的时候,通货膨胀悄然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导致CPI连续突破3%和4%大关的不是预期中的流动性过剩或能源价格改革,而是猪肉价格领衔的食品类价格的快速上涨。消费者价格指数从去年全年的1.5%提高到了今年5月份的3.4%和6月份的4.4%,与此同时,6月份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35.7%。
  对中国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猪肉在肉类产品中的地位如同大米在粮食中的地位。平均来说,猪肉消费大约占了肉禽类消费量的60%。去年全国的猪肉产量为5200万吨,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这足于说明'猪肉冲击'的威力。

  为什么是猪肉价格?
  关于近来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粮食价格特别是饲料价格的上涨挤压了养猪的获利空间,是典型的成本推动价格变化。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扬,部分是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提高和国内生物燃料(如玉米转化为乙醇)项目的影响。由于玉米经常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上涨一般来说可能推动猪肉价格的上涨。
  第二,今年才为大众所知的猪蓝耳病在去年就已经大面积发作,降低了生猪存栏量。
  第三,由于过去几年禽流感的蔓延,上千万只鸡鸭被销毁。大量消费者也因此减少了对禽类产品的消费转而更食用更多的猪肉。
  然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2005年在中国一个偏远乡村发生的偶然事件可能是引发这次猪肉涨价的元凶。这一年的6、7月份,在中国最大的产猪大省之一四川省,206人感染了猪链球菌,并最终导致了38人死亡。养猪农户和无证私贩的非法屠宰被认为是造成这次病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感染的再次发生并确保当时国庆节前猪肉供应的质量,2005年9月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措施在全国范围打击非法屠宰行为。
  在这次打击之下,那些从养猪农户购买生猪并在市场上出售猪肉的私人商贩们很快被清除掉了。尽管没有统计这次打击将多少无证私贩赶出了市场,但商贩数量的减少令数量众多的散养户发现,出售生猪变得很困难了,结果造成了生猪价格的急剧下降。猪肉的生产价格在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并在2006年第二季度触底。价格下降打击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生猪存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的减少使得价格从2006年第三季度才从底部慢慢回暖。
  如果说生猪市场是有效的,生猪存栏的下降可能早就应该在猪肉价格上有所体现,价格的先导作用会引导生猪生产者提前增加生产,从而起到平滑'生猪周期'的作用。

  通货膨胀在下降之前可能还会进一步走高
  我们认为,由猪肉拉动的通货膨胀有可能会在从现在到9月之间见顶,然后逐渐下行。支持上述观点的原因包括:
  第一,据估计,要使生猪养殖有利可图,猪肉/粮食价格比必须在5.5以上。最近十二个月这一比例都达到了这个标准,因此许多农户有可能从今年年初开始养殖生猪。然而,大概要到八、九月份的时候,新鲜猪肉的供给才会上升,从而使猪肉价格得到稳定。
  第二,养猪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生产周期长。从开始培育母猪到最终增加猪肉市场供给的周期跨度大约耗时13个月或更长。由于养猪的利润受到屠宰方的大幅挤压,养猪农户开始大量宰杀母猪止损。据估计,全国范围内2006年全年母猪存栏量下降了10%。现在开始,为了鼓励母猪饲养,政府为母猪防疫提供了10亿元的补贴,但在仔猪价格开始下降之前,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仍然难以快速提高,高企的猪肉价格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高企的猪肉价格很可能会减少对猪肉的需求。有估计表明,中国消费者对猪肉消费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猪肉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但是近几个月来如此猛烈的肉价上升必然会减少猪肉的需求量。
  第四,猪肉和肉禽之间的替代效应也会减轻猪肉价格上升的压力。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猪肉和肉禽之间的替代性比猪肉和牛肉之间的替代性更高,而肉禽的生产周期则远远短于猪肉。

  猪肉价格与通货膨胀存在继续上升的风险
  一些因素,包括市场的低效率、天气的不确定性和能源价格改革的推进,都可能影响到对猪肉价格及通货膨胀走势的分析。
  首先,在一个无效率的生猪市场环境下,农户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价格上涨的冲击做出响应。受信息不透明、农户缺乏组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交易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较高的猪肉价格并不能马上为生产者带来赢利。特别是在分散的、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在面对规模较大的批发和零售商之间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流通领域一直占有着更高的利润份额。据估计,一只整猪的利润在300元左右,但农户只获得了其中的10-20%。
  其次,灾害性天气可能推高粮食价格,较高的饲料成本可能使高肉价延续下去。到目前为止,南方的洪水是今年中国天气异常的一个预兆。有专家警告说,受去年8月和今年2月的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有可能发生类似1998年的大洪水。国家发改委官员最近也宣称,下半年CPI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今年秋粮的收成。
  再次,受成本因素影响,肉价的上涨可能会扩散到餐馆和其他食品的价格上去。例如,7月26日主要方便面供应商提价,上升幅度最高达40%。
  最后,国内的石油和电力等垄断企业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提价要求。特别是,中国正面临节能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未来能源价格的向上调整不可避免。虽然不断升高的CPI牵制了政府的改革能源价格时间表,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如果改革得以进行,将会影响到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今年或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胀可能会保持在3%以上
  目前猪肉价格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中心地位的现象是异常的,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经济改革中面临一系列潜在的挑战。市场透明度、农户与市场之间联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及更加可预期的政府政策,都是减少肉价波动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中国强劲的增长趋势有助于制造业和银行业的业绩表现,但经济快速增长中增长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经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脆弱性,即使不在猪肉价格上表现出来,也可能会从其他方面给市场以冲击。
  虽然'肉禽通胀'可能只是短期现象,它也可能预示着今年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CPI可能会持续高于3%。部分是由于11%的经济快速增长,部分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如人民币的升值可能引发非贸易部门(包括大多数农产品)价格调整的要求。同时,消除关键投入要素(信贷,土地,劳力和资源)的价格扭曲和刺激消费都是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政策。
  给定目前'肉禽通胀'的现状,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继续紧缩,但政策调整仍然会比较温和。国家发改委官员称,今年上半年3.2%的CPI中,2.5个百分点或者说78%的CPI增长都归结为食品价格的上涨;剩余0.7个百分点来自非食品价格的贡献,这仍可视为温和的通胀。但是,通胀在整个经济中蔓延的风险是存在的。我们预计今年年内央行还会有一次加息和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但这主要是表明政府对银行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或者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忧虑,而不是针对'肉禽通胀'本身。近期内政府还可能会推出一些监管政策以控制通膨的速度,这可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价格管制。■

  作者为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经济学家,本文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沈明高

现任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任莫尼塔董事长、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沈明高先生还曾任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他曾于2005-2008年任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市场研究部总监。2002-2005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副教授。2000-200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做博士后研究。1988-1994年,曾分别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他于2001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88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硕士,198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