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财新名家 > 徐刚 > 正文


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转向

2008年02月15日 19:58 来源于 caijing
由于近期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相机抉择,做好反周期调控的准备

  2007年9月底开始的宏观调控依然让人记忆犹新。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中,信贷管制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纷纷出台,存款准备率几乎是每月上调,对地产投机的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坚守着“从紧”的主基调。

“从紧”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背景
  去年底宏观调控出台有着特殊的政策背景。尽管最近事态发展出现变化,但当时宏观调控推出则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从国内经济运行看,去年下半年经济有明显过热征兆,主要经济数据均处于高位。三季度国内GDP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增长18.9%,前九个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31.3%,这些数据较之前年同期有明显上升。而上证指数也在去年10月初突破了6000点的历史高点,对资产价格的担忧日趋明显。此外,去年9月CPI达到了6.2%,远远高出6月4.4%的水平,通胀上升的态势也得到确认。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宏观调控力度开始加大,而宏观调控的剑锋,直指信贷增长、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三个最大的政策隐忧。
  从国际经济状况看,尽管对美国次贷和美国经济减速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这些问题在去年前三个季度并没有明显显现。9月中国对外出口依然保持了22.8%的增长,国际经济减速尚没有直接影响到国内。另外,国际股市也依然表现良好,美国道琼斯指数甚至在10月份突破了14000点,创出美股本轮牛市(2002年10月至今)的最高点位。
  上述的这些因素决定了本轮宏观调控基本上立足国内考量,是针对当时客观情况的理性选择。然而,近期国内外事态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事变则法移”,原有调控政策自身是否也许需要调整呢?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徐刚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执行总经理,股票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拥有南开大学硕士、博士头衔。1998年加盟中信证券。1999年领衔组建金融产品开发小组,并任组长。2003年起任研究部总经理。2005年起兼任股票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同时兼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中信标普指数服务公司(筹)副董事长,并为华中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