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亚洲处于周期性困境

2008年04月09日 21:20 来源于 caijing
脆弱的银行体系对亚洲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仍然是最大隐忧

  经历了1997年至1998年金融风暴的洗劫后,满目疮痍的亚洲经济于1999年中开始缓慢复苏。2000年,亚洲地区的GDP增长了7.2%,俨然回到了昔日快速增长的黄金岁月。但好景不长,进入2001年后经济复苏的进程便受到了重挫。
  美国经济的减速,尤其是信息、通信、科技(ICT)产业的不景气,使亚洲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电子产品出口急剧下降。日本长期沉疴不起,更令亚洲雪上加霜。只有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依然在内需驱动下稳健增长,对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颇有助益。但中国对亚洲的整体推进力尚属有限,目前还无法扮演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我预计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7.5%,日本为-0.5%,新兴工业经济体(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如“四小龙”勉强可达1.5%(与2000年其平均增长率8.3%形成天壤之别),而东盟(不含新加坡)顶多不过2%。
  亚洲经济增长如此大幅放慢,徘徊于衰退边缘,使得不少经济学家担心最近土耳其、阿根廷与巴西发生的金融恐慌可能再度光顾亚洲,带来新一轮金融危机。幸好亚洲除香港与中国大陆外,现在已普遍实行了灵活汇率制度。同时,前危机国家如韩国、泰国等都大大增加了官方外汇储备,并显著降低了外债规模。这些因素给亚洲提供了屏障,有效地抵御了金融病传染。
  尽管亚洲尚未受到其他新生市场金融危机的波及,但仍面临着周期性的冲突与结构性的挑战。
  亚洲是全球主要的IT硬件生产基地,在全球半导体、电脑与通信设备系统与零部件供应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台湾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化工生产基地,全球约一半的笔记本电脑在台湾制造。电子类产品占台湾总出口的近50%、新加坡的55%。由于亚洲IT出口受全球ICT行业周期影响大幅减少,影响到工业生产、劳工就业与企业固定投资,从而影响了国内需求,整个经济体增长急剧放慢。新加坡第二季度GDP收缩了0.9%,台湾第一季度的GDP也只增加了1.1%,创26年来最低,且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有可能为负值。香港与韩国的经济活动也是急剧回落。
  香港与新加坡是典型的小型开放经济,受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自然难免。但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多年来效仿日本模式,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国际出口市场。过去只要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不发生同步式衰退,总能找到出口市场。比如,1997年至1998年亚洲地区包括日本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但美国经济依然强劲,所以亚洲的出口尚能勉强维持。目前情形则大不相同,不但美国在大幅放慢,日本十年如一日地持续萎缩,欧盟也在急剧减速。这种世界范围内同步式的衰退在过去50年中只出现过一次,即1974年爆发中东石油危机以后。也就是说,亚洲目前所面临的是从那时以来最严重的外部冲击。
  亚洲目前所处的周期性困境,进一步暴露了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仍未根治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银行体系不稳健、生产能力过剩、企业高负债等等。在这些结构问题中,又以银行体系脆弱为焦点。
  银行信用分配失当、资产泡沫、宏观经济失衡、经常账户不可持续逆差等,是导致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危机发生后,部分是因为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亚洲国家着手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关闭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实行过渡性的国有化,或出售给外国投资者。但由于政治、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亚洲银行改革进展十分有限。信用文化没有明显改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信用紧缩问题依然突出。脆弱的银行体系对亚洲经济的复苏和长远发展仍是最大隐忧。
  与银行问题紧密相关的是生产过剩。多年来,亚洲各国政府以产业政策为名直接干预或间接鼓励银行低息贷款。信用膨胀,导致了企业盲目、低效率的投资,形成过度的生产能力,化工、钢铁、造船、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生产过剩问题十分严重,日、韩两国最为突出。这是导致工业产品出口价格暴跌、世界性通货紧缩压力的根源。
  在亚洲形成过剩生产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实行高杠杆融资,其中尤以韩国大财团为甚。危机爆发前夕,其负债/股权比率竟达600%!过去两年中,亚洲企业债务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但高负债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大规模破产的风险并没有显著降低,韩国大宇汽车、日本的Sogo等都是例子。
  为了综合处理企业高负债率、生产能力过剩与银行不良资产贷款问题,亚洲必须推进公司重组,鼓励兼并与敌意收购、大规模裁员,改善资本结构,减少交叉持股,增加透明度,强化公司管治等等。只有坚持不懈地处理结构问题,亚洲经济才有希望彻底复苏,并为长远的健康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胡祖六

人物简介:资深经济学家,现任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董事总经理。

版面编辑:冯仁可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