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审视储备货币得失

2009年09月29日 10:19 来源于 caijing
任何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都不是政策上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

    最近,一些学者在激烈争论人民币是否应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此,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目前中国仍然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因而不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

  我在前面两篇文章中,讨论了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一国主权货币而言,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有利有弊。首先,最明显的好处是铸币税,但是,在几乎零利率的世界中,铸币税的收益实际上很小。第二个好处是,储备货币国家能够集中全球的金融交易,创造更多商品贸易和服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和伦敦就受益匪浅,那里交易的金融产品绝大部分是用本国货币计价的,其不但可以收取手续费,还能免除汇率波动风险。第三个好处,是储备货币国能够借以提高自身信用和声誉。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沈联涛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毕业于英国Bristol大学,并获该校颁授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1999年被该校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76至1989年曾担任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的不同职务。1989-1993年于世界银行任职,担任金融发展部高级经理;1993-1998年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掌管储备管理部及外事经研部;1998年10月至2005年9月连续担任三届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主席;2003年至2005年,担任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