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为什么雷锋与包青天靠不住?

2011年04月18日 17:09 来源于 财新网
走出对雷锋和包青天的寄托,才能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才能摆脱过去的历史周期律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对当代中国人来说,雷锋和包青天可谓最熟悉的两个名字。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大公无私、利他主义,这得到了官方不遗余力的宣传,并通过焦裕禄、孔繁森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楷模而不断延伸。包青天虽是历史人物,但从来不曾过时,有关包公断案的电视剧经久不衰,寄托了公众对腐败的憎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这两个历史人物都与当下的经济改革密切相关。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经历长期的探索,我们承认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邓小平非常精辟地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计划经济是通过国家的力量配置资源,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政府决定。这一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其一,消费者需求不仅千差万别,而且不断变化,通过计划安排生产出的物品未必是消费者需求的(信息问题);其二,对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而言,计划经济剥夺了他们的积极性,无法设计出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激励问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谁伤了你的幸福》、《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