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我们的焦虑来自何处
我们不是耸人听闻地诋毁技术进步的价值,我们要严肃思考的是,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人类靠什么来遏制焦虑感、虚无感,找到终极的快乐和幸福
2016年05月10日 14:32
中美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比较分析
在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只有Fintech(金融科技),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新兴技术开展低门槛金融服务,与银行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2016年03月11日 10:31
Apple Pay进入中国 商业前景会否风生水起
除了对中国移动支付监管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保护规制的遵循外,Apple Pay在中国的推广,还要面临收单、发卡和消费者三个关键问题
2016年02月17日 16:38
网络支付另一靴子落地 隐现市场与监管博弈
在经历了中国网络支付市场十多年的浸淫和洗礼之后,市场从缺乏规矩到有规矩,很多规则终于清晰而扎实地确立起来
2016年12月28日 18:19
银行账户进入2.0时代
随着个人银行账户新规的出台,银行账户这个原来只能在线下通过面签开立的实体账户概念开始互联网化,银行账户进入2.0时代
2015年12月25日 20:09
Apple Pay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
虽然有在美国的巨大成功,但Apple Pay在中国推广还需要适应中国的环境,并与中国市场已经建立用户使用习惯的对手开展竞争,拓展合作伙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技术模式,暂时三分天下,但将来会不会三国归晋,最关键还要看客户的支付习惯迭代速度
2015年11月30日 10:31
支付市场变天了吗(之二)
新规对消费者的网络支付体验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意味着什么?对银行是利好吗?
2015年08月02日 13:50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金融相向而行
在这个对“互联网+”充满期待的大变革时代,“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这两种出发原点不同的金融创新,都在向中间地带即理想状态的“生态金融”迈进,并将最终交汇为新的金融要素禀赋
2015年04月08日 10:04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业
大数据是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抓手,对它的有效利用,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创新动能
2014年12月22日 13:23
生态金融:构筑互联网时代金融新常态
传统金融从信用优势出发,正在向生态金融进化;新金融创新者从互联网流量入口启程,不断抽象和提炼金融服务机会。这两个方向的探索形成共鸣,构成了新金融的主旋律
2014年12月05日 09:10
阿里办银行,银行怎么办
网商银行的主营业务定位会是什么?网商银行与阿里金融未来的关系如何摆布?现有银行与网商银行成立后的阿里金融的竞合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
2014年10月13日 10:34
移动支付的江湖
移动支付生态圈非常广,支付创新的解决方案不胜枚举,但市场在无序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缺乏主流的标准协同,试错成本比较高
2014年09月01日 11:33
诚品书店和玉山银行的互联网思维
从玉山银行和诚品书店这两个例子,一个金融,一个非金融,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2014年07月29日 10:46
如何金融为体互联网为用
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很好地利用原有优势,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黏性更大、综合性更强、较互联网企业跨界做金融更差异化的一体化互联网金融服务
2014年06月04日 10:00
拿什么呵护你——互联网金融
在做好互联网金融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立法和加强针对性监管、协同监管,引导互联网金融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04月14日 07:44
支付市场变天了吗
手机支付安全标准和支付账户体系规范,这两个话题的严肃讨论才刚刚开始。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天气并没有变,行业里大可不必持阴谋论去揣测监管部门的风向,关键是不能无理性地太过喧嚣和燥热,也不能搅动一片雾霾看不清事实
2014年03月21日 16:35
来自星星的余额宝
监管部门应该客观公正地把控金融服务的游戏规则,让来自星星的余额宝,既光芒四射,也要安全起降
2014年03月03日 09:04
微信红包的“性感路线”
移动端的红包产品不是微信的独创,但为什么独独微信红包创造了这样的轰动效应?
2014年02月10日 09:25
互联网与银行:你是石头我是沙
银行是债权文化,经营理念相对互联网公司一定是稳健而相对保守,两者不太具可比性。但银行不与互联网生态合作,独自打造一个排他性的金融入口也不太可能,因为金融不是人在互联网上的刚需
2014年01月16日 11:47
银行要向互联网学什么
金融应该更注重向互联网学习新型行销模式,把客户需求研究透彻,在洞察需求的基础上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情感需求,创造更多的服务黏性和产品溢价
2014年01月16日 11:41
加载更多
董俊峰
财新网“游弋的思想”专栏作家。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长期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渠道管理和整合营销。兼任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银联互联网市场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网银联盟副理事长等行业专家职务
专栏最新文章
基金新规:冬天里的一把火
拼多多的胜利?
财政紧缩主导货币宽松:2024美联储货币政策前瞻
金价大涨,定价因子“失灵”了吗
“先立后破”重在“慎破”
家族办公室国际化,不能靠“牌照齐全”装点门面
巴西股票和油价:进入快车道?
米莱的货币美元化:立木不要赏金
我们的焦虑来自何处
中美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比较分析
Apple Pay进入中国 商业前景会否风生水起
网络支付另一靴子落地 隐现市场与监管博弈
银行账户进入2.0时代
编辑推荐
视线|北京迎今冬首场明显降雪
显影|告别鄂温克“森林女王”
世界
|
COP28第三版案文草案公布
健康
|
长护险尽快结束试点,分两阶段推向全国
财新周刊
|
李小加答惑“滴灌通”
社论
|
预期管理何以有效
封面报道
|
一个经开区书记的30亿元贪腐路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