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另类投资分析师
人寿保险公司最热销的保险产品不是提供显著死亡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对人寿保险行业而言、对社会而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中国寿险业长期偏重于理财和储蓄功能,一个不能为社会解决巨大死亡风险保障缺口问题的人寿保险行业,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功能健全的人寿保险行业
保险的真谛在于法、在于责任、在于准备、在于金
唯有心存对保险职业的敬畏,从业者才能在创新中平衡好各方利益;唯有对用户——无论他们懂不懂保险——心存基本尊重,才能真正做到充分披露信息、不误导
“相互保”的本质是用商业保险背书增信、合法化的“网络互助”;0元加入、事后收取理赔分摊款加10%的手续费,这套网络互助的典型做法符合保险法对商业保险的定义和立法本意吗?相互保能否做成保险界的“拼多多” ?这一切都需等待监管释法
对于绝大多数尚未实现财务自由的家庭而言,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巨灾式家庭财务风险,需要医疗险、重疾险和定期寿险这三款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组合在一起,才能提供较为充足全面的保障
非理性金融的理性解释和实证研究成果发人深省,其中潜藏的巨大投资机会也令人垂涎
由天津保监局下发监管要求,给保险行业做出警示,既明确地保护了保险客户的利益,又给各相关保险公司留出了“鼓励创新”的空间,留出了解决“百万医疗”产品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时间
不提供显著风险保障,而迎合或刻意利用民众金融无知的保险产品,都是“奶嘴”类型的保险产品。有关机构为了赚快钱而把风险保障缺口留给了客户和社会
保险公司应差异化竞争,提供独特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而非仅仅依靠监管政策的庇护和民众金融素养的缺失赚取利差
大家的选择多了,但是到底该如何选购互联网保险、如何评判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品质的高低呢
“知识的诅咒”是强大的心理偏差,打破它最终还是得依靠“知行合一”。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力传播“金融常识”,从最容易讲明白的基础知识入手,长期努力,提升国民整体金融素养
“用互联网卖保险”算不上真正的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一定不要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要顺应人性“自私自利”的倾向,为自己而写,即刻开始不断地想和写自己想写的一切话题,想和写自己想去解决或已经解决的一切问题
台湾寿险业“重营销、轻保障”的问题逐步在大陆开枝散叶,高速发展但风险保障缺口巨大
社会呼唤一个更加专业、更加保险的保险业。虽然风险数据和核保经验的积累是急不来的,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中国保险业实行“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便捷”在线购买的那些不需要体检或者仅需简单“投保告知”的保险产品,有可能并不是完全公平、最有效率的,而不公平的保险最终往往难以持续经营发展
没有核保的保险常常只会吸引糟糕的风险投保人,而且排斥低风险的投保人
“最高诚信”原则和“可保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违反这些最为根本保险原则的保险交易,就有可能是 “骗人的保险”
碎片化保险人为地将某一大类风险事件进行过于细化的分割,过犹不及,致使购买此类保险产品的客户滋生“错误的安全感”,从而失去获得周全人身保障的可能性,这种创新不应该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