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是苏宁金融研究院品牌栏目。苏宁金融研究院是苏宁金服集团旗下的大型专业研究机构,于2015年11月成立。苏宁金融研究院通过整合苏宁控股集团内部资源,与政府、同业、高校、智库等机构广泛合作,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于国内消费金融、贸易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产业金融等研究领域。
眼下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剧情却是,尽管大城市的户籍门槛很高,户籍福利对外来人口来说遥不可及,但人们仍然趋之若鹜;尽管小城早已全面放开外来人口落户,但却常常无人问津
投资是一场修行,少做预测,多想对策。投资也是马拉松,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方能行稳致远,静待花开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东北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仅靠放开生育限制,是断然不够的
面子是面子,里子是里子,市场分得清。无论是撕下了金融标签,还是贴着金融标签,决定其估值水平的依旧是成长性和预期不良率,其中,预期不良率属于对成长性的折扣,可看作负的成长性
繁荣期的泡沫算不得数,信贷周期才是最终的评判者与清算者
中国想要保住全产业链的供给优势,设备投资尤其是制造业设备和工器具投资是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是,中国设备投资占总体投资中的比重呈现日渐下滑趋势,这与制造业收益率收缩、实体经济不赚钱的现实有关
高房价压制消费,并不能简单得出降房价促消费的结论。房价影响面太广,牵一发动全身,从促消费角度看,小幅降房价作用不明显,大幅降房价可能得不偿失
从GPPR屡屡开出的巨额罚单,到李开复的“口误”道歉风波,无不暗示了当下隐私安全已经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场发生在30多年前的“内循环”大转型,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理念和启示,最为核心的是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如果经济周期仅仅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那么消费金融是可以跨越周期的,即并不会完全受到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影响,而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跨越周期的关键
中国的几大主粮自给率较高、库存较为充实,洪灾风险整体相对可控、影响范围有限,这些便是我们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利率上限界定了高利贷的边界,而对高利贷的限制更多的是个社会伦理问题。社会伦理,基于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初始设定不重要,遵循初始设定才重要
实物黄金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而黄金股则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从生猪的生长周期来看,三季度之后,随着全国生猪及繁育母猪数量的持续恢复,生猪的供给将会增加,同时叠加南方降雨天气的缓解,局部猪价有望回调
行业面临的不再是中低信用风险的借款群体,“群体风控”策略正失去对行业的庇护力
需要辨别这场免税热潮背后的风险,值得资本市场如此热情的回应吗?到底是“商机”还是“炒作”?这场免税概念的集体狂欢又能持续多久?
下半年托底经济的重任似乎又落到了基建头上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集聚了大量服务业,而他们遭受的疫情冲击也相较于工业更深远
此次央行对不良率的关切,释放的不是政策收紧的信号,恰恰可能是为了厘清问题,继而支持联合贷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