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未来能源”专栏作家。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1979年本科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3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国家经委(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兼职。1988年赴德国,在柏林工大进修学习,曾任在纽伦堡的德中经贸合作中心副总经理。2009年获“欧洲能源管理师”证书,并受“欧洲能源管理师”全球培训联盟委托担任中国培训项目负责人。2011年10月起,在德国能源署(dena)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成立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担任执行主任职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由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突然锐减导致的天然气供应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这场能源危机不仅没有减缓德国能源转型的速度,反而促使其大大加快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以替代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
短则5年,长则10年,德国弃用俄罗斯天然气并非难事儿
大约从2004年开始,德国就普遍意识到,消纳和补偿风光电的波动是未来实现10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关键
如果在郑州市面临洪涝威胁时,将贾鲁河的水抽到黄河里去,则既防止了郑州市被水淹,也可避免贾鲁河下游沿岸遭受洪灾,且总投资估计不会超过30亿元
最简捷最经济的办法是尽量用管道和铁路运输危险品;作为临时安全措施,应紧急规定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这类有巨大爆炸威力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不得在隧道里行驶
今年春节期间的特殊情况,给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大大缩小了大气主要污染源的搜索范围。如果不能找到所有主要的背锅者,霾就始终是在中国上空甩来甩去的锅
德国仍约1400万个户用固体燃料采暖炉,但是很少听说有燃煤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发生,一般家庭也不用一氧化碳探测仪和风斗。这是为什么?
关键是中国北方农村现在的建筑能耗太高,煤改气或煤改电采暖会造成农村建筑采暖费用成倍升高
国内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是个大难题。将秸秆发酵生产沼气,既能将秸秆变成宝贵的气体燃料,又可以将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还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的问题。比起秸秆直接还田,利多弊少
光伏发电政策可调整为:给每年的新建光伏发电全额并网容量给予限额,电价竞争并网;同时,鼓励无补贴的光伏发电自用和光伏发电交易
光伏发电补贴过了头儿,累计起来承受不了,到头来导致光伏发电补贴急刹车,会适得其反
“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宜”是煤改气的关键条件,不该被决策者忽视
整个北方由于大规模实施冬季采暖煤改气工程,冬季的天然气刚需急剧增加。一旦出现连续几天的极寒天气,或者天然气进口因为某种原因出现问题,采暖用天然气可能出现危机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现在的主战场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幅度去除湿法脱硫排放的硫酸盐,第二个主战场是冬季散煤采暖的烟气治理
秸秆被焚烧的主要原因不是找不到应用的出路,而是秸秆不能被及时地收集、压缩、打捆,因而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在下一季种植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农民被迫将其焚烧
湿法脱硫的二次颗粒物污染问题,从技术层面上讲,既不难排查,也不难解决。但如果变成了皇帝的新衣,就麻烦了
9月1日环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们问了不少问题,可惜没有记者问:当天的重霾,是从哪里来的?
京津冀采暖季散煤污染排放的PM2.5在污染源中占50%以上,湿法脱硫排放的PM2.5在非采暖期的污染源中占50%左右。只要将这两个主要污染源排放的PM2.5大幅减下来,京津冀地区全年的PM2.5就可以下降50%左右
德国光伏发电的成本现在已经明显低于中国的非居民用电价格,所有的非居民用电户,只要白天用电,自己安装光伏发电自用,没有任何补贴也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