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易气论事”专栏作家。独立评论员,生于香港,拥有十五年金融经验。主要在华尔街工作,也曾任职于伦敦和香港。早年毕业于芝加哥和康乃尔大学,并持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曾任职于高盛和富达等机构,所分析及管理的范筹涵盖证券和固定收益市场。其研究及文章多涉及宏观和行为经济,散见于全球各地主要媒体。
如果竞争力继续恶化,香港可能褪色成二线城市,东方之珠的美誉将成为历史的小不点,一刹的光辉
提升普通话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要容许和鼓励利用全球通用平台,增加汉语和其他语言的链接,籍此提升汉语的枢纽地位
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是福也可是祸,因为它们的辽阔版图和庞大的人口可能使贪污更难根除
在学位和文凭泛滥的时代,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是力争上游的一个竞争方法。这变相是把竞争从才能扩展至体能,“能者居之”不只是“才能”也是“体能者居之”
很多美国私立名校均维持种族比例,但经济衰退,学费高昂,诱使大学接受更多的亚洲富豪学生,这可能意味着大学宁录取海外的亚洲人,而拒绝美籍的亚裔申请人
美国已稳站素食革命的前沿,开拓出有机、有益、环保、可以乱真的加工动物替代品;中国经济正从投资主导趋向消费主导,研发食品技术切合这个转变
尽管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都致力追求达致或维持强国地位和财富,一个地方的幸福水平,似乎跟社会的清廉程度更唇齿相依
当一个国家腐败,其教育投资有可能变相为清廉快乐的国家免费提供和补贴人材
在自由市场如美国,养老支出基本上是公有化。而当中国继续走向自由市场改革,也可能需要跟风
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日趋老化,充斥一孩家庭的国度,国民情绪智力可以影响政府长远的财政健康
不管是新兴或成熟市场,当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只坚持自己的抽象论点和政治理念,身处现实的平民百姓往往会遭殃
这种投资的白热化和标准提升,适逢全球经济进入延长的低增长期,意味更多人争夺较少的高薪职位。其结果是政府和家长都争取更多的大专教育投资,以及提早和加强教育孩子
雇主抱怨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但企业又能否挑人善用?
很多创新只是普及化,而中国产品全球普及化存有两个主要障碍:本地市场庞大;强调功能,忽视美学,缺乏品牌建立和包装元素
不管我们来自何样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不论我们相信哪一种政治理念,当我们致富后——或当我们觉得富有时——我们都倾向漠视客观因素,变得自我中心和不诚实
要改变嗜赌或冒险的倾向,需要极多的事例和稳定可靠的纪录令人对制度和环境投以信心
与其单单依赖威逼利诱,各地政府倒不如从一个有趣、好玩、又民主的途径去达到目标
不论是发达或发展中的国家,越来越多人持有大专学位和各类文凭证书。然而,过度投资教育,会牺牲其他行业
在亚洲,虽然许多国家近年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妇女的地位却奇怪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例如中国近年常见的“小三”现象便是一例
在所有城市,现金是最普遍的选择,亚洲城市平均选择把30%至58%的意外所得留为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