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企业债券计划管理体制终结

2008年01月07日 19:06 来源于 caijing
企业债券发行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与募集资金运用的拓宽结合,标志着企业债发行计划管理体制终结

企业债券发行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与募集资金运用的拓宽结合,标志着沿续十余年的企业债发行计划管理体制的终结

  2008年1月4日,在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悄然挂出了一则通知,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同意,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除此之外,通知还拓宽了债券募集资金的运用范围,除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外,也可用于并购、调整债务结构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家发改委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企业债券发行体制,意味着企业债券发行将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进一步看,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审批程序的简化,在我们看来,发行额度管理的取消,与募集资金运用的拓宽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标志着沿续了十余年的企业债券发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就此宣告终结。
  上述制度性突破意义重大。
  第一,企业债券发行计划管理体制的改变,确立了市场化导向,为发行规模的迅速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始于1984年,直到1987年初,处于自发状态,算是萌芽期。1987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对企业债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这是自发状态的结束,但也是计划管理的开始——从此时起,逐年编制初步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
  1990年,企业债券市场受到明显重视,其发行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渠道之一,企业债券发行与固定资产投资正式挂钩。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当时的国家计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制订了企业债券额度申报制度及管理办法,我们称之为企业债券发行的“计划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确立了企业债券发行的额度审批制:国家发改委每年制订发行计划,报送国务院批准,由此确定当年的发行规模;各发行体在其获得的额度内发行债券。由于事先下达了全年债券发行的最高额度,因此成为市场规模扩大的制度障碍。新模式突破了上限安排,从而打开了企业债券发行的空间。
  第二,债券募集资金运用范围的拓宽,可满足企业全方位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债券规模的增加,创造技术条件。
  以前发行的企业债,通常被称为“项目债”,它是额度审批制的基础。所谓项目债,即企业申请发债,必须要有拟投资的项目,债券发行规模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其中基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的比例略有不同。
  但企业融资有多重目的。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按项目审批债券发行规模,或许有助于管理,但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利于其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新通知规定,企业发行债券所募资金除用于投资项目外,也可进行并购、债务结构调整和弥补流动资金,由此实现了企业债券融资与项目投资的“脱钩”。这适应了核准制的需要,并大大增加了企业债券融资的潜力。
  第三,“额度审批”和“发行核准”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可带来审批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迅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其发行债券的积极性。
  在旧体制下,因涉及额度审批和发行核准等多个环节,企业发行债券的周期较长,且不确定性相当大,经常造成资金供求脱节,难以灵活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债券可能还迟迟没有发行,而经常是项目已经完成了,资金才到位。这对企业发债融资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挫伤。新体制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发行效率,将缩短企业债券发行周期,通过企业债券融资更加便利和有效。
  第四,在新体制下,主管部门将随时受理企业的发债申请,只要满足条件,便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批准,这会加快债券的发行节奏,均衡市场的债券供给。
  在原有体制下,企业只有在主管部门受理日期,才可以上报额度申请,而从以往的情况看,这种申请一年一般只有一次。符合标准的企业会同时拿到债券额度,之后也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入发行核准程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新一批额度下来之前,大家都在等待,市场经常出现一连数月无债可发的境地;而一旦拿到额度,各家企业又蜂拥而至等待发行,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债券供给。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债券发行,也对投资者安排投资计划,带来不便。新体制随时受理申请,成熟一家发行一家,从而增加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弹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上述状况。
  总之,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体制的上述变化,为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大大拓展了企业债券融资的空间。对于此次突破,各方久已期待,其意义是如此重大,有十二分的理由为之鼓与呼。当然,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规模和功能能否迅速提升,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包括市场容量在内的多重因素。虽然待解决的问题仍多,但对于市场发展的信心,已然可以建立。■

  作者为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高占军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1997年加入中信证券,曾供职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部、资本市场部和债券销售交易部。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