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企业微信会吞噬银行对公业务吗?

2016年03月19日 08:18 来源于 财新网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弱化了传统银行与个人客户的紧密联系,使银行在个人业务方面通道化,那么中国特有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企业社交平台的出现也会极大影响未来我国银行的对公业务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赵鹞)近日,微信发布官方消息称,企业微信将于近一两个月内发布,目前正在打磨阶段,前期邀请了部分企业进行内测。据了解,企业微信包括ios、android、mac、windows等多个版本,将同步上线,企业可免费使用。在产品设计上,微信方面称,首先希望它是一个好用的基础办公沟通工具,这个是最基础和最实用的功能服务。其次,会有一些贴合办公场景的特色功能和OA工具。

  该消息低调放出,市场波澜不惊,但笔者无法淡定了,作为银行从业者,笔者要大喊一声:企业微信,银行务必小心了!

  其实,企业微信不是什么特别新颖的独创,本质属于“协同软件”(collaborative software)的一种。所谓“协同软件”是旨在帮助人们参与一个共同任务以实现其目标的计算机软件。它通常不是使个体在物理上的同一地点办公,而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工作,还包括远程访问存储系统以获得共享的数据文件,以便分布式工作组的成员可访问、修改和检索。诸如Lotus notes、Google Docs、G-talk等等传统的协同软件主要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仅侧重于点对点协同(P-P协同)与点对面协同(P-S 协同),并不会影响组织层面的协调、磨合和变革。然而,随着社交网络(SNS)的兴起,“弹性网络协同”(S型协同)被认为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组织模式。它是一种建立组织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个将所有因素都连接起来的网络,并为每个人提供建立作用力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观测、记录、计算和评价组织中协同作用力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当网络中某个节点产生行动的时候,所有与之相关的节点都能响应,并基于最大的作用力进行协同,从而达到组织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最大化。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李箐 |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