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王永利:如何看待M2与社融及M1增速背离

2022年09月14日 15:34
“社融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M2是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的说法并不准确。不能简单地推动大幅度宽货币、宽信用,搞大水漫灌,而是要在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综合社融、M2与M1增长情况看,现在的问题不是货币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图:IC photo
王永利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科毕业于杭州商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加入中国银行,1999年4月至2004年1月曾任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福建省分行常务副行长及行长,以及河北省分行行长。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自2006年8月起,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2015年8月-2017年5月,任乐视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2017年8月,任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曾任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海王集团旗下全药网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数据,有人认为,社融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M2是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继7月之后)8月继续呈现社融回落、M2高增的背离特征,且M1增速也明显回落,反映出货币政策宽松,但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货币政策部门给了金融机构很多钱,但企业和居民不来借,钱都堆积在银行体系内形成堰塞湖(并未进入实体领域),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稳增长急需推动从宽货币转为宽信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祺璞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