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治库创始人、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行业有快速消费品、IT信息技术、电子金融以及咨询行业,近年从事企业研究和相关咨询工作,关注财政和税收、企业劳动关系的法治进程等领域。
个体工商户在商事制度、市场监管、税务管理等部门中的边缘地位应该引起更多重视,障碍个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尚待展开研究
当前的纾困政策呈现多点、频繁、力弱的特点,各个部门、各地方频繁推出纾困政策,但多数政策随时间推移而效用衰减。如何以纾困推动改革进程,以制度化的方式增加就业、降低税负、促进投资,才是根本之策
建议尽快放开税务代理人准入,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要求,简化注册登记制度。同时放开业务范围管制,给代理人充分的发展机会,发挥市场在税务服务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我们完全有可能放弃以票定税原则。在供应链中的各个角色都可以实现电子发票即时生成,双方即时生效,这样就能节省结算中5-10天的时间,为供应商释放8%-17%的流动资金。于全社会而言,则提高了经济效率
公权力能不能干预私人生活,能不能要求把生育、抚养作为公共义务,这个层面的讨论十分欠缺
我国可借鉴欧盟经验,尽快实施“分段统筹模式”,采取一地参保、期限累加、分段计算统一支取的原则,保障参保人权益,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
个人自选纳税地,是给纳税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机会,在激励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积极意义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提供较低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无差别对待内外人才,各类市场急需的人才,让每一位人才有切实的获得感
回顾深圳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人才制度的突破成为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建议深圳降低个税税率,给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免除强制社保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
城市管理与地摊经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地摊经济不是城市的“毒瘤”而是有温度的“毛细血管”
湖北振兴除了重大项目落地外,应有更多的制度供给,赋予湖北更多的制度创新权,让湖北站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希望在市场化原则下,政府承担兜底责任,推动核心企业与银行共同执行特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纾困政策,保护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助力实现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目标
据推算失业和潜在失业人数可达1.75亿,年轻人房贷还款压力凸显。建议人民银行利用货币手段引导房贷利率下调20%-30%,疫情发生前购买的房产可根据申请,个人或家庭首套房延期还贷1-2年,给受疫情困扰的“房奴”以喘息机会
中国目前缺乏对于个人和家庭实际收入的可靠测定模式。缴纳个税的多少,并不代表其真实收入的多少
新冠疫情是百年未遇的全球性危机,各国政府都倾全力刺激经济。而给国民直接发钱被公认为最直接的纾困手段。建议释放国库库底资金3万亿元,给国民发放现金每人2000元,优先发给湖北人民
各地纾困政策的执行力和落实程度如何?政策越简捷,企业受益越直接,政策的执行效率越高
复工的着力点在稳定就业,下一阶段的政策目标将会倾向于保就业,政府将会出台一些更激进的优惠政策,但会有稳岗、稳就业的前提条件
各级政府出台的企业纾困政策实际效果未如理想,对于企业复工复产并没有直接促进作用。为此,政府应降低防疫级别、免缴近期社保费、鼓励劳资合作以及为企业提供防疫物资等,促进企业尽快复工
建议国务院按照全国联防联动机制协调模式,以信息化手段落实全国医疗物资的生产和配给,委托互联网企业快速建设医疗物资信息平台。实现国家采购,保障生产企业
政府更应该着眼于行业发展,产业链保护,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出台纾困政策